说文解道之傅国涌专栏
自央视《百家讲坛》走红以来,对它的质疑和批评从来就没有断过。“五一”期间,河南林州市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李蕾登上讲坛,开讲《红旗渠的故事》,大大出乎世人的意料,有人惊呼《百家讲坛》的“变脸”,有人质疑《百家讲坛》的“炒作”。
我们知道,《百家讲坛》是央视10套的一个栏目,10套的定位是“科学教育”,并不是一个娱乐性频道,栏目本身的定位也是文化历史,这一点从取名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然而,这个栏目之所以名噪一时,靠的是一条与上述定位截然相反的路线,它以所谓的“收视率”为目标,将历史娱乐化、文化八卦化、经典鸡汤化,以媚俗和阿世的姿态迎合部分观众的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文化含量很低,与科学、教育几乎沾不上边,娱乐性远远大于严肃性。本来,我们这个时代,从电影到电视,一眼望去,早已是王气冲天,山呼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帝王将相在舞台上大行其道,号称“皇帝专业户”的大腕演员都有好多个了,现在连科教频道也参与到了这个大合唱的行列,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和无奈?他们的成功和辉煌正好凸显了当代大众文化的堕落,是新一轮社会转型当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一个民族纷纷向后转,在古人的僵尸上寻找灵感和寄托,在陈腐的帝王文化和专制制度中获取消费和娱乐资源,放弃全部的文化责任,在根本上是隐含着巨大风险的。也许这种风险短期内还看不出来。
大凡具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个在市场上受到不少人追捧的《百家讲坛》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说得简单点,充斥其中的无非是帝王之道,宫闱秘事,权谋算计,逸闻趣事,心灵鸡汤,天上地下,吹得人晕晕乎乎,要说这些都和《红旗渠的故事》一样属于“主旋律”,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主旋律”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界限,不是一个可随意解释的概念,更不是一团可随意拿捏的面团。我敢肯定,至少宣扬帝王文化不算主旋律。津津乐道于历代帝王后妃的喜怒哀乐,在专制时代的无聊与残忍中寻找乐趣,沉溺于古人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这一切与主旋律显然都是不协调的,它们都曾经是主旋律的批判对象。
主事者这次选择《红旗渠的故事》,表面看起来似乎有点突兀,但仔细一想也不奇怪,这实际上也是对外界批评的一种回应。《百家讲坛》最招人厚非的地方,就是名为百家,实为一家,总是只往古代题材钻,回避近现代题材,等等。为了反击这样的批评,他们找到了《红旗渠的故事》,讲解员出身的美女李蕾因此而成为一面美丽的“近现代盾牌”、“主旋律盾牌”,换言之,她的出场就是要堵天下悠悠之口,你们不是批评《百家讲坛》只讲古代历史吗?现在就来个现代的历史,而且是党史题材,其中的主角不再是帝王,而是普通的英雄,这是正儿八经的主旋律,毫无疑问,这在当代语境下具有无可争议的话语优势。
《红旗渠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会成为《百家讲坛》转身的信号,继这一个红色故事之后,其他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内容,是不是也有机会亮相,古代题材、帝王故事是不是从此逐渐淡出,《百家讲坛》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家,我们现在还不可能下结论。既然它打出了主旋律的旗帜,我想,主旋律不该是狭隘的,而是要更多地把人类先进文明放在眼中,把目光投向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关怀民生忧患、民族命运的人们。我们期待的就是这样的主旋律。
央视作为公共资源,是为全体国人服务的,不能只顾及最低层次的文化需求,作为科学教育频道更应该按自己的清晰定位,去做最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把收视率当成自己的全部追求。央视提供什么样的主旋律节目,这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事。前不久,有关主管部门不是发文,明确要求电视台抵制低俗文化,不要唯收视率是求吗?一个以“科学教育”为名的频道,决不能找不到科学的影子,号称人文栏目的“百家讲坛”也不能不负起一点社会责任,这毕竟不是几个人自娱自乐的园地。(作者系知名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