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客家文化的“音乐符号”
——访著名作曲家王佑贵
本报记者何鸣
客家组歌《相逢皆是客——大路之子》交响音乐会,既是以音乐形式反映客家精神风骨的高雅音乐会,同时又是超越传统客家人范畴而涵盖所有客居者的音乐盛典。
5月10日,本报记者在深圳龙岗采访了正在紧张准备《大路之子》交响音乐会的著名作曲家王佑贵。这位和深圳有着浓厚渊源的作曲家写过大量优美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深圳湾情歌》等,这些歌曲唱红大江南北,成为时代的流行曲。据悉,此次在深圳举办的王佑贵个人专场客家组歌交响音乐会,前后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整合和打磨,终于在今年文博会期间成为龙岗分会场的开篇巨献。在采访中,王佑贵每说到兴起都会激动地唱起组歌中的曲目,和我们分享他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这组歌是写给客家女性的
《相逢皆是客——大路之子》客家组歌,由著名作曲家王佑贵十年呕心沥血倾情打造,重点曲目包括《喊一声太阳跟我走》、《过番歌》、《围龙屋》、《交情歌》、《半个月亮半个家》等,堪称弘扬客家文化音符的世纪篇章。王佑贵说,这组客家组歌早在10年前就开始酝酿了,可以说倾注了他10年的心血。王佑贵的母亲是客家人,他小时候的音乐熏陶就是在母亲的背上。客家母亲不仅会唱山歌,而且懂得育儿的方法。她们教给孩子要注重礼仪,谦让宽容,“所以我终生感谢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最初的音乐启蒙,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做人的心得,让我现在拥有很多的朋友,并且能够相处得很好。”王佑贵从小在妈妈的歌声中长大,养成了进取向上、宽容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
这场客家组歌交响音乐会10年前只写了5首,现在增加到了8首,与上一次相比,结构和脉络更加清晰,是一台整合了歌曲、舞蹈和诗朗诵为一体的可看性和可听性都很强的晚会。王佑贵说,这台组歌其实10年前在龙岗上演过一次,不过当时是作为广场文化推出的,用的是民乐队演奏;这次是第二次在龙岗演出,把原来单纯的合唱包装提高为交响合唱,由深圳交乐团演奏,中央歌剧院和深圳音协合唱团各50名演员参加合唱。组歌中纯音乐部分就有70分钟,主要有合唱、对唱、独唱、伴唱等,其中深圳歌手姚贝娜演唱的《半个月亮半个家》感人至深。王佑贵在哼唱和讲解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场的记者都为词曲的悠场动听和真挚情感所触动,认为是一首难得的乡土歌曲。
曾经有人问王佑贵,为什么老爱写“女声独唱”?他说“女性情结”一直是他作品中的“魂”——“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给予的。”他说谷建芬写了好几首歌唱母亲的优秀作品,比如《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等,所以他一直不敢写歌颂母亲的歌,直到这次他写了一首《乳名》才松了一口气。这首在音乐会上由戴玉强演唱,前面铺垫了凯丽6分钟的诗朗诵的作品,算是给“客家母亲”一个完满的答卷。“我觉得这首歌是成功的,而且是这场音乐会的高潮部分。”
创造客家音乐的“符号”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不仅是民族概念,更多的是文化概念。其中包括语言、意识、习俗和艺术等等的文化族群特征。其中,独树一帜的客家山歌,更是从多重意义上成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客家文化的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次交响音乐会的舞美设计就是一个客家围屋的形状。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和奔波中,锻造形成了勤劳俭朴、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坚韧个性和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包容、平和、圆通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而“客家围屋”几乎成为客家的“人文符号”。
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些山歌曲调优美动听、细腻缠绵,但为什么客家山歌不能形成“大气候”,不能在全国唱响?没有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音乐符号”呢?王佑贵说,客家音乐从解放以后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去,是因为客家山歌音符只有4个,音乐素材太平,不大气,也不太好听。而那些流传全国的民歌如《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甚至是非洲的西部摇滚,都有明显的音韵特点,通过传唱慢慢传播出去的。“客家文化虽然脉络很长,但客家音乐的旋律太简单,没有趣味,我也是很长时间对客家民歌没什么兴趣。直到深入生活以后才知道也有动听的歌,所以努力地想把它们唱出去。”“正因为客家民歌比起其他民族民歌显得单调和不好听,所以我才有责任介绍它,发展它,把它写得好听起来,这就是我创作这组客家组歌的使命感。”
传统的客家原腔山歌中也有非常优美动听的调子,比如组歌中的《过番歌》,就是王佑贵在五华采风时得到的。“我在创作这组歌曲时,在作曲技巧上运用了各种技法,把客家山歌中的4个音符当作‘味精’,加入了现代性的节奏,比如爵士,用原生态民歌加上交响合唱的包装,简单的音符就写得悠扬动听。”在保留吸收原腔山歌的风貌、韵味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作曲技法,往往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易为大众所接受和欣赏的音乐来。“我的责任就是把不好听的歌写成好听的歌,在客家文化中填补的‘音乐符号’这个空白。”
准备创作交响乐《春天的故事》
王佑贵1989到2000年间在深圳客居,在这11年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曲作品。虽然他现在人在北京,但深圳与王佑贵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当年的《春天的故事》、《深圳湾情歌》唱红了神州,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深圳与当年的深圳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佑贵一直有一种创作冲动。他说“以往回深圳一两天就走人,这次来龙岗一呆就是很长时间。深圳这个地方是令我眷恋的,我有可能要在这个地方再呆更长的时间。”据悉,王佑贵要选择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南方,他要在这里完成四个乐章的交响乐作品《春天的故事》。
王佑贵1949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宜章县迳口村。1978年考入湖南师大艺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进武汉音乐学院进修,1986年调北京艺术研究院音研所,1988年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当年创作的《哥哥把你拴在心头》一炮打响,又在中国文联举办的“如意杯”歌曲大赛中以一曲《活着不容易》夺金奖,后调入中国歌舞团任创作编辑中心主任。代表作有《多情东江水》、《想家的时候》、《春天的故事》、《我属于你》、《大三峡》、《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归去来兮》和《真情永存》连获中央电视台MTV金奖,成为“四连冠”惟一得主。2004年《唱起春天的故事》又获“金鹰金曲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