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圆了贺剑钊的大学梦、军旅梦 |
破冰1977-1979(图)
华商报记者 孙强 王瑞强 从某种角度讲,1977年的中国,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的观点。他认为,邓小平拍板决定的恢复高考,纠正了十年“文革”的错误,恢复了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了中国此前一段时期对人才不重视的局面,从而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好比冬季即将过去,冰雪覆盖的莽原上,一道道冰凌开始崩裂,大地业已复苏。破冰,是一种有形的张力,又带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魄力。
纪念高考恢复30年特别报道之“高考改变我们、高考改变中国”,今天为您讲述“破冰”时期1977—1979年的故事———
1977没有冬天
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11个冬天,11个漫长的冬天。裹挟着特大喜讯的1977年12月,充满暖意,蕴涵着希望……
【那年那月】
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
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在揭批“四人帮”和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科教工作座谈会召开
8月4日至8日,中共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建国后的17年,教育战线同科研战线一样,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劳动者。
恢复高考
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率领组织部全体同志,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的新局面。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记》
那570万怀揣梦想的青年
30年前,中学教师贺剑钊踏进了阔别11年的高考考场。和他一样,那一年有570万20来岁甚或30多岁年龄不等的青年,涌进了考场。他们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
那一年没有公布分数,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有人很快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人却一直苦苦等待,直到第二年夏天再次高考。贺剑钊也只是听到当年招办一位工作人员说,他是全省理科第一。“是不是状元没啥关系”,如今60岁的贺剑钊这么说。其实,对于1977年冬天那570万高考生来说,在历史的重要拐点参与了一次考试,无论是不是状元,甚至无论是不是当年就考上了大学,都是其次的事情了。
因为,包括贺剑钊在内的这570万人,当时,是把自己融进了历史;接着,又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投身于重大历史变革和伟大的建设洪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570万人,就是1977年,那个时代的勇者。而贺剑钊,也不例外。
被搁浅了的大学梦
贺剑钊着实有些典型,1977、1978年连续两届参加高考他都被录取了。和很多人一样,本来他可以提前十年实现自己的大学梦。1966年,西安市长安县细柳中学高中毕业生贺剑钊踌躇满志,准备报考一所军事院校。
“文革”开始了,一切都成为泡影。贺剑钊把书籍和记录学习历程的笔记、资料捆好,藏在了阁楼上,也把大学梦尘封在心底。他回到了农村,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贺剑钊在生产队担任了会计,他想,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吧。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