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的平静
命运总是会出现转机。有一年,贺剑钊出席了西安市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大会,被组织推荐到长安县沣惠中学担任民办教师。
一天,一句问话打破了这种表面上的平静。一个学生问他:“老师,大学到底是啥样子?你的大学生活是啥样子?”贺剑钊尴尬地笑笑,这句话刺痛了他,学生们不知道他这个受人尊敬的老师,根本没有进过大学的门。
这一夜,贺剑钊失眠了……
拂去萦绕心头十年的痛楚
1977年秋天,恢复高考的特大喜讯传来了。30年后的今天,贺剑钊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刻,他形容自己“心在燃烧”。
多年的农业劳作、教书育人,贺剑钊的双手已经粗糙,他拂去依旧整齐摆放在阁楼上那些沉睡了十多年的书籍上的尘土,仿佛在一瞬间也拂去了心头的痛楚,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希望。他组织老师学生备战高考,还骑着自行车,四下里寻找往届生,鼓动他们复课备考。
1977年12月,已经30岁的贺剑钊和自己的众多学生一起走进高考考场。
欣喜与无奈杂糅的现实
1978年元旦来了,月底,贺剑钊收到了一封挂号信———梦寐以求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这消息引发了一场家庭地震:远离西安,去东北四年,父母年迈多病,谁来照顾?儿子不满周岁,家中又没有劳动力……握着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贺剑钊手沉得似乎抬不起来,他来到省招办,一位叫张炳坤的老师接待了他。贺剑钊恳求着能否调换到西安的一所大学。张炳坤老师沉吟半晌,说:“你的考试成绩是理科全省最高,又是党员,哈军工第一天就录取了你,是机密专业……档案被提走了,无法调整到其他大学……”
最终的选择就是别无选择。面对家庭,贺剑钊让本来已经紧紧攥住的大学梦从自己手中轻轻滑开……
幸运之神眷顾执着的人
时隔半年,1978年的高考来了。这就像一通威风锣鼓,咚咚击打着贺剑钊的心。
贺剑钊信心十足,他志愿填的全是西安的学校,他不想与大学梦再次失之交臂。
这一年,他以物理满分的成绩破格被西工大自控系录取。贺剑钊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幸运之神开始眷顾这个执着的汉子。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军工企业。1984年,他光荣地成了一名军校教员,穿上向往已久的戎装。
曾任武警工程学院电子技术教研室主任、今年即将退休的贺剑钊副教授淡淡一笑,说,状元不状元的没啥关系,“我知道自己实在是个幸运的人”。
【高考档案】
11月7日,陕西省招生委员会成立。恢复高考制度后,全省第一次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从本月开始,12月中旬结束。
四个办法 破了坚冰
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而此前10年间,高校招生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
文理分科 各省命题
1977年,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但是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
【名词解释】
“老三届”与“新三届”
老三届:指文化大革命初期的66届、67届、68届高中毕业生,他们是高考制度被废止后的第一批受害者,被称为“老三届”。
“新三届”:特指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77届、78届、79届大学生,以区别于“老三届”。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新三届”对知识渴求强烈,他们在大学内、在社会上掀起了读书热、知识热。
【高考作文】
陕西卷
(1)难忘的一天
(2)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任选一题)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