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科技大学访问的人,常惊讶于这里办公条件的“寒酸窘迫”,又惊叹于这里的教学科研条件多是全国一流水平,许多教学研究设备可与国际水准相媲美,研究生和博士生有着相当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
面对强烈反差引来的疑问,该校研究生院一位领导同志说,科大的传统就是科研至上,培养创新型人才至上,老师们守得住清贫。
显然,在科大人眼里,坚守清贫,并不是一味的讲求清苦贫困,而是能省则省,该花的钱则一分不少。坚守清贫,不仅仅是讲求修身养性,而是更坚定执着于既定的目标,把清贫的修养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能力。这样的清贫观,令人深思。
清贫,是历代许多士子的操守与追求。不仅指物质上的清苦,更指精神上的坚守。唐代王勃有句“君子安贫”,宋朝曾巩有言“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晋朝陶渊明《咏贫士》有诗“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红楼梦》中也有“守得贫,耐得富”的警言。西方哲人也说过:“甘于守贫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可以说,这样的清贫观念,滋养着人们的为人、处世与行事。
杜甫《写怀二首》中云:“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有了富贵,人们不免追逐;有了欲望,人们难免放纵,又常常不加节制。其结果,则必然是迷失方向,丧失志气与追求。因而,面对富贵的诱惑,我们讲求对贫贱的自乐。有私心欲念的难遏,才有对清心寡欲的推崇。而在诱惑很多、欲望无尽的时候,坚守清贫更显难能可贵,更见志趣境界。
方志敏烈士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守住清贫,不仅是人的品德修养,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今天,在前进的道路上,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我们很难战胜困难和挫折,也很难有所成就。而在关键时候,能否守得住清贫,常常是对意志和毅力的一种考验。历史上有守不住清贫而变节背叛者,有耐不住寂寞而一改初衷、半途而废者。守住清贫,砥砺意志,坚定毅力,那么,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高官厚禄必不心动,在改革建设时期置身繁华世界必气定神静。
身处新的时代,操守清贫则应具有时代的品质,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这便是始终执着于既定的追求与奋斗。今天,对于许多人而言,坚守清贫,乃是要使心无旁骛,不受各种干扰,把心思用在事业上。这样才能视“富贵如浮云”,视奢华享乐如无物,以苦为乐,坚韧不拔,一往无前,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此,则不仅可以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亦能不断推动和促进我们的事业。
人民论坛邮址:plun@peopledaily.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