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称:电子眼已成全国性违法问题,单纯依据电子眼记录处罚车主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法
“五一”长假前后,鄂A8G928大客车车主刘师傅和电子眼铆上了劲。电子眼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间,连续测出他的行车时速相当于飞机的速度,达到每小时520公里。
大客测出飞机速度
大埠村是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北岸一个很普通的村子,隶属新洲区。引发轰动效应的电子眼位于村边的施大公路上。刘师傅的罚单主要来自这一路段。
刘师傅对罚单的质疑被提交到湖北省交警总队。总队派出专家进行了调查。电子眼抓拍记录是:鄂A8G928大客车从大埠村到沟湾26公里,只用了3分钟,据此测算,则平均时速达到了520公里。
几经周折,错误终于被找出来了。调查组发现,大埠村电子眼显示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慢了20分钟。里程并没有变,运行时间却由23分钟变成了3分钟。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按照规定,电子眼和锅炉、电梯一样,属于国家强制检测的设备,而且要进行年审,凡是没有经过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电子眼在安装前未经质监部门检测,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年审。
副厅长公开道歉
在新洲区大埠村电子眼事件后,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赵飞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驾驶员道歉。道歉的同时,公安厅承诺,将制定《电子警察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固定电子眼、流动电子警察的执法行为。对于公安部门表达出的立法意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银华教授说,立法是非常必要的。
说法
处罚不符合逻辑
“电子眼现在已经是全国性的违法问题。”湖北省政协委员、省律协监事长曹亦农语出惊人。他认为,交管部门单纯依据电子眼记录进行处罚,在处罚主体和执法程序上都有与法律相违背之处。
曹亦农拿出一份罚单,内容是他曾在某一路口违章转向行驶。“我敢肯定我没有去过那个路口,可能是别人曾经驾驶我的车在那个路口违章,但是交管部门在罚款通知单上写着我的名字。”
据了解,湖北省所使用的电子眼,只能识别车辆的前后牌照号码,并不能拍摄到车辆驾驶人。湖北省交警总队综合处处长黄玮华介绍,目前全国只有浙江和广东部分地区,使用德国进口的电子眼可以识别驾驶人相貌,而这种设备需要5万欧元一套,“我们用不起。”
因为无法识别驾驶人,根据车辆牌照号则很容易找到车主。目前全国公安交管部门通行的做法是,根据电子眼记录,将罚单直接开给车主。曹亦农认为这种处罚方式既不合乎逻辑也不合法。“买车的人并不一定开车,行政处罚法明文规定,违章者才是行政处罚的对象。”
同步播报
长沙公布电子警察分布图
昨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遍布全市主要路口的电子眼进行了公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可以增加执法的透明度,更好地整治交通秩序,同时也能维护车主的权益。
(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