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铺前龙松塘一带海防林遭到破坏前,1992年的海防林 |
铺前龙松塘一带海防林遭到破坏,这是如今的海防林 |
琼岛东北部出现“人造沙漠”
文昌市铺前镇,这个文昌市最北面的邻海小镇,曾经一度因为采钛秩序的无序混乱而经常曝光于各大媒体。15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这里采访时看到,沙地上虽然刚种下了稀稀拉拉一些木麻黄林,但映入眼帘的大部分仍是黄沙一片,成片的海防林被毁,虾塘遍布沿海一带。
今天下午,家住文昌文城镇的一位老摄影师林老先生拨打了本报热线电话,反映文昌铺前镇毁林已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
林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1988年拍摄文昌八景的时候,到过铺前镇七星岭,1992年又上过一次岭,两次拍摄都发现镜头里的绿色屏障完好无损。可自从今年春节后的一次拍摄,让林老先生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这次,在他镜头里显示出来的竟然全是“一片荒漠”!林老先生还找出了几张照片作为对比。
了解基本情况后,记者也第一时间赶到了文昌铺前镇实地调查。“林梧村的海防林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种起来的,1980年代又种了一批,但是现在都快被砍完了。”据铺前镇林梧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韩孔畴介绍,从1996年开始,林梧村各经济社就和一些开发商合作,将海滩承包开发,用于采钛、养虾、种西瓜,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海防林被毁坏等环境问题。
韩孔畴说,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主要是政府在海岸线开发上,没有统一规划造成的,一些开发商、个体户通过各种手段承包海滩,还有些干脆违法违规采钛、养虾。林梧村的海防林悉数被毁后,由于林木采伐手续麻烦,相关费用高,林梧村的老百姓也不愿种树,而林梧村的海滩基本承包到户,要恢复海防林,难度很大。
从文昌铺前、锦山、冯坡到昌洒一带原来是一片片林海。文昌市铺前镇七星村的陈亦福今天对记者说,他小的时候,附近村庄的群众总是到海防林里捡松树、木麻黄的枯枝和落叶挑回家,当时感觉到海防林带多么长和多么的美,那时他们在海防林带里走路,总是会迷路。有了海防林的保障,附近村庄的群众生活总是风调雨顺,每年也避免了台风的袭击。面对记者的采访,陈亦福一脸无奈地说,可是自从这一带发现了钛、锆矿后,大片大片的海防林被无情地砍伐,留下的是光光秃秃、白白茫茫的沙地。海防林的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将是无法估计到的,现在从锦山的山雅村原林地带可眺望到铺前的境内,因为这10多公里的海防林被破坏了,见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在烈日当空的中午,人要是光着脚,肯定会被沙子烫伤。
正面典型
清澜多文村的“绿色椰林长廊”
经过多年的保护培育和补充造林,文昌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40%。尽管破坏林木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在沿海的一些农村,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淳朴善良的文昌百姓对海防林的爱护与珍惜。
只有38户人家的文昌清澜多文村,渔业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而挖虾塘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自然是种植其他作物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让村民们自觉地种植好海防林,除了依靠保护家园的强烈意识之外,村委会还采取了很关键的一点措施,就是将林地分包给村民。
如果不是穿越村后那条长长的防护林带,亲临海边,这里很容易让人错觉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内陆村落。在至少有300米宽的海防林里,间种着椰子,木麻黄,露兜等多种树木,如同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障隔绝了海浪和风暴的袭击。但是,村里76岁的老文书严崇淡却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段时间,村里的生态可没有那么好。严崇淡说,原来他们搞虾塘,破坏很严重,后来发动群众把树种起来了。
“农民既讲生态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文昌市林业局林政股彭股长向我们介绍,由于每户村民所分到的林地只有3亩左右,因此不方便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村民们就只有利用有限的土地种植椰子等有经济效益的海防林,这才得以形成一派美好景象。
彭股长还介绍,在营造海防林工作中文昌一直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于规划连片的宜林地,集中有限的财力,统一造林;而对于分散小块的宜林地,则安排给群众自筹资金造林,并明确林权,谁造林、管林,谁受益。
作者: 吴雅菁 岳钦 宋亮亮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