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经财经界正经历着多事之秋。
杭萧钢构在经历了短暂沉寂之后,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中国证监会5月14日宣布对该公司和相关高管进行谴责,并罚款110万元,理由是该公司在安哥拉住宅建设项目信息披露中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披露的信息有误导性陈述的违法违规行为。
白酒行业也不太平。先是安徽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被纪检部门带走接受调查。
据报道,王效金很可能涉嫌与经销商合谋侵吞古井资产,其利益链条大致是:把高价酒低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稍高的价格卖出,差价部分由王效金和经销商瓜分。
接着,中国最知名的白酒生产企业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也新闻不断,其总经理乔洪的“故事”一波三折,先说其被“双规”,后又传出被调任贵州省国资委,至今尚无准确信息。随后,四川水井坊当年的MBO重新遭到媒体质疑:“涉嫌通过贱卖贱买,把国有资产装入原管理层自己口袋”。
用老百姓的话,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人。如王效金一手把“古井贡”做大做强,但在利益和权力面前,却没能经受住考验。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要求企业高管从道德自律角度约束自己并不现实。除了加强监管外,还要找到一套切合实际的利益分配机制。说到底,就是研究出一种兼顾高管个人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办法。
不必否认钱财的重要性。“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企业高管逐利的本能可以理解,完善的机制和体制亦是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但高管“出问题”事件层出不穷,恐怕已不能仅仅归咎于体制,因为体制的完善永远跟不上“钻空子”的速度和“悟性”。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少人心中没有了信仰,除了钱,几乎什么都不认了。他还揶揄说:“除了赚钱,你还能叫他们去做什么呢?”
“外表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了很多富起来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其实,信用和互利从来都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这种信用不仅建立在银行的记录上,更是建立在对社会公平和责任的认同上。没有对规则的认同,逐利的本能不仅不能成为向上的动力,还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所谓“本事越大,破坏越大”,一个眼中只有钱而没有信仰的企业经营者,最终会栽在钱眼里。
过度强调监管和机制的作用,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因为监管也会增加社会成本。这就好比为了防范一个小偷,家家户户不仅要花钱装铁窗,而失去了对社会的信任。
在法制尚不健全、监管尚不到位的现实下,呼唤道德和信仰的重建更显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