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内,云南省昆明市规划局三任局长李德昭、胡星、曾华先后“落马”。据有关机关透露,三任局长都收受了当地房地产公司巨额贿赂,而正是曾华等人的“落马”,才揭开了昆明市房地产业的腐败黑幕。
三任规划局长的“牢狱规划”
2007年4月6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昆明市规划局原局长曾华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曾华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曾华在担任昆明市规划局建设处处长、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职务便利,于2000年至2006年10月间分别收受云南省伦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金马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昆明昆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的多次贿赂,共计人民币47万元、美元14.65万元、港币9.5万元、欧元8000元、日元16万元及价值人民币9万余元和价值港币4.71万元的手表、项链等贵重物品。
记者发现,法院在审理中,没有提到出逃的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的名字,但胡星曾是曾华的顶头上司,而曾华是胡星的手下爱将。胡星也曾经是昆明市规划局局长,在他担任交通厅副厅长后,曾华接了他的班。随着“昔日旧将”曾华如此快速地被推上被告人席,胡星的名字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然,在人们对这两位昆明规划部门曾经的“老搭档”之间的关系议论纷纷的时候,更不会忘记他们的前任局长李德昭。
2000年1月,李德昭从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职位上退休后,胡星接了他的班,在担任昆明市市长助理期间兼任昆明市规划局局长,此后,胡星升任昆明市副市长,原为昆明市规划局建设处处长的曾华,便升任为该局副局长。
前后三任规划局局长,都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被一些地产商的“糖衣炮弹”击倒。业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规划部门日益成为“腐败高发区”,规划局局长们,稍有不慎就会在进行自己的“牢狱规划”。
曾华:“台上做人,台下做鬼”
从2004年8月底升任局长到2006年11月中下旬被刑事拘留,曾华在昆明市规划局局长任上度过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对曾华的评价,检察机关在公诉过程中披露的案情和他本人之前留给同事和下属的印象判若两人,这个在任时疯狂敛财、“不可一世”的局长,在同事的眼中一直是“技术专业、为人低调、穿着朴素也不张扬”,直到被抓,他的一些“官僚习气”才在坊间广泛流传。
在公诉机关的起诉书中,记者看到,曾华收受贿赂的单位中,除昆明昆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是非房地产企业外,其余16笔受贿均来自房地产企业。公诉机关指控曾华收受的最早一笔贿赂来自云南金马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起诉书载明:2000年3月至2006年2月期间,曾华利用担任昆明市规划局副局长、局长的职务便利,在审批云南金马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过程中,收受该公司所送的人民币13万元和美金2万元。之后的几年里,曾华先后收受昆明新赛联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中炬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江东房地产集团公司等房地产企业的贿赂。
曾华在法庭上坦言:“他们给了我好处,他们也得到了回报。”例如,改变建筑规划设计的容积率,将一处房产项目的容积率从0.6%提高到1.2%,销售面积就会提高一倍,房地产商的利润就会翻番;改变规划用途,将昆明市计委审批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改变为超市及会所,将公益性项目变成了商业项目;通过给下属暗示、打招呼的方式,为某些给过他好处的公司加快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或对有瑕疵的公司网开一面,使其顺利过关。
由于曾华在规划局工作多年,他对政策、法律了如指掌,也知道昆明市的建设总体规划,所以他还充当了某些房地产公司的“高参”和“总设计师”,指出某个地块升值潜力大,某个地块将来有可能进行房地产开发等。
曾华只是一个正处级干部,但他手里掌握的权力之大,从一件事就可见一斑:一个正处级的国有绿化公司为了审批绿地项目,竟向同级别的曾华行贿6万元。
在庭审中,我们注意到,曾华称是这些房地产商主动向他“进贡”的,而在书面证言中,这些向曾华行贿的房地产公司几乎众口一词,称是曾华向他们索贿。
而昆明市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对曾华的评价是:“道德败坏,生活糜烂,‘台上做人,台下做鬼’。”
“他最喜欢拉美女的裙子。”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板说。
昆明市一位地产界人士私下对记者说,曾华只和比较熟的人打交道。“处熟了,他才接受吃请,在私下相处的场合,曾华比较好色。”
据另一位知情人透露,曾华在昆明市规划局局长任上,在审批房地产项目中,收受了数十家房地产公司的贿赂。“在生活作风上,曾华比胡星更好色,找的情妇也更多,他经常嘲笑胡星找的女人不漂亮。”
李德昭:退休后出事
昆明市民对规划部门的印象,一直不是那么深刻,就连原局长李德昭被抓后,坊间对案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李德昭个人身上。
业界认为,若不是胡星和曾华两任局长“出事”,早已在监狱接受改造的李德昭恐怕还不会进入人们的记忆。1995年至2000年1月,李德昭在任昆明市建委(现建设局)副主任、昆明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13次分别收受房地产企业所送财物共计人民币138万余元、2000美元、价值人民币1.8万余元的手表一块。此外,检察机关还从李德昭身上及住宅查获人民币145万余元、美元12万余元、港币5万余元、价值人民币11万余元的名表9块,这些财物与李德昭的合法收入差额巨大,其本人对此亦无法说明来源的合法性。另外,侦查机关还从李德昭家中查获小口径步枪两支、子弹593发。
“利益共同体”的“生意经”
“谁愿意把钱双手送上?还不是为了能顺利批到项目,多一点容积率。”这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的话。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营者,昆明房地产商对规划局有着更深的了解,他们知道,规划部门手上掌握着行政审批、处罚权,而规划部门的这些权力,绝大部分就掌握在“一把手”的手中。
据房地产业界人士透露说,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这是三个决定房地产项目赢利与否、赢利多少的指标。容积率高一点点,规划红线退一点点,一般人根本觉察不出来,但对房地产商来说却可能是数千万元的利润。而且,由于昆明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原本只对老城区的建筑有硬性指标约束,而对新城区的建筑规划往往只是简单分为若干功能区。许多城市新城区的项目开发均以大中型项目为主,单个楼盘动辄超过10万平方米,一些大的楼盘规划面积甚至达到数百万平方米。在这样的情形下,楼盘容积率只要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就能够带来巨额利益。
记者了解得知,2006年1月,昆明市正式发布的城市规划标准规定,二环以内新建住宅容积率不能超过3.5,二环以外不得超过3。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二环内不超过这个上限的楼盘极少。有关部门调查确认的事实是,涉嫌胡星案、违规开发的楼盘“金碧阳光”,不仅强行改变原来规划的“城市绿地”用途,规划公示上标明的容积率更是高达4.2。而据计算,规划部门制定的房屋容积率从3.5提高到4.2,开发商利润就可以增加70%。
“行贿者正是看中这些局长们手中的权力可以带来效益,才给这些官员行贿的,而受贿者也是看中自己的权力可以变现,才乐于冒着风险收受贿赂。”一位资深法律人士认为,在开发商和规划官员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共生”的寻租现象。开发商一方面是规划官员的“政绩推动者”,同时又很容易把规划官员拉下马,成为诱导官员腐败的“麻烦制造者”。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双方在“攻关”和“寻租”上一拍即合,容易结成“利益集团”。
权力腐败表现在上层,而祸害在基层。据一位开发商透露,他们为行贿花出去的钱,并不会自己承担,送出去的钱可以通过支出招待费、管理费消化一小部分,再就是摊到建筑安装上,因这一环节税费低。当然,最后都要转嫁给购房者。以认定的李德昭受贿的337万元为例,如果要摊到1000套房子上,每户要承担3370元;如果是500套房子,每户要承担6740元。
大肆寻租 折射制度软肋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如此仰赖一个负责规划的官员?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因为“谁和规划局局长的关系‘铁’,谁就会成为主流房地产企业”。
据有关机关透露,曾华案件中,受贿后的曾华为开发商提供的服务“细致入微”:确保审批项目顺利过关,减免土地出让金,为国有房地产企业核减亏损,为开发商协调各种关系,以审批代替土地招投标等等,权力所及,无所不包。而这个涉及众多部门的“协调过程”,直到曾华“落马”,才清晰起来,也正是曾华的“落马”,才将昆明市规划局“一把手”“前腐后继”的畸形现象暴露了出来。
“在各地纷纷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和策略背景下,城建规划腐败的迅速滋生和蔓延成为当前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云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专家说,三任规划局局长“前腐后继”的背后,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与现行游戏规则做利益博弈,权力寻租在城建规划领域屡屡成功扮演“狼吃羊”的事实,说明对城建规划部门的监督机制尚存在较大缺陷。
该专家认为,缺陷首先表现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明确的“警戒线”界定和惩处措施的规定。在履行《规划法》的职责要求中,尽管有不能擅自更改规划的规定,但并未对“若更改规划应经过哪些程序”作出具体而严格的界定,更未对“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何种惩处”作出明确规定。
而且,透视规划部门的监督操作流程,也可以较明显地看出监督机制的不完备。在规划局内部,审批项目的局办公会和局技术审查委员会是规划局的两个核心,但“审核规划与项目的审批严重脱节”、“规划调整随意性大”等现象在城建规划部门并不少见,有的项目常常由主管负责人说了算。
三任规划局局长“前腐后继”的畸形现象表明,长期以来建筑规划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没有得到切实有效打击,根子还在“权力”上面。建筑领域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与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