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雨被刑拘的消息一经本报独家披露。昨天,报社热线电话中,一些读者指责刘孝雨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另一方面,一些老同志,辗转乘车来到报社,他们拽着记者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刘孝雨这种人太少了,要多表扬他啊。
| |
除了市民层面的关注,昨日,记者采访的国内众多专家中,刘孝雨同样引发着几乎完全对立的矛盾看法。尤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和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立勋的见解最具代表性。
对公共安全服务的有益补充
杨立勋: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立勋近年对民间反扒群体给予了持续关注。在他看来,像刘孝雨这样的民间反扒个体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完全是社会现实的产物,“警力不足,这在全国都是个普遍问题。现在警力配备是按户籍人口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匹配的。”
据记者了解,在西安,有的城中村外来人口达到数万人,社区警力配备不足的情况也十分明显。杨立勋认为,正是因为警力不足,就会出现公民主持正义、见义勇为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对政府公共安全服务一个有力的补充。”
杨立勋分析,像刘孝雨这样的反扒人士,没有法律地位,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但是,随着社会治安状况越来越复杂,除了需要政府加强公共安全保卫能力,也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的正义人士,他们客观上还会对维持社会正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道义上,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这种社会正义,全社会应该珍惜刘孝雨义务反扒这种正义行为,政府应该关心这些民间反扒人士,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合理引导,从而避免出现以暴制暴等违法案件发生。
他随时有可能越过法律界限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邱泽奇反对民众和媒体对刘孝雨这样的“英雄人物”几近盲目的追捧。他说,这种人开始出现时,老百姓情绪很高,觉得他们就是新时代的侠士,然而,这种狂热推崇背后,暴露的恰恰是老百姓淡漠的法制意识,“现在社会跟燕子李三那个时代完全是两码事,现在是法制社会,任何一个个体行为都应该遵守社会基本规则,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允许非执法人员对违法者进行殴打等。”
在邱泽奇眼里,刘孝雨在反扒时暴露出来的许多行为,已经伤害到别的个体,而这种行为并不符合现代社会行为准则,“在人们的一片叫好声中,在媒体的炒作声中,他的行为是不具备社会预期的,他随时有可能越过法律界限,对任何人,包括叫好者自己产生伤害。”
邱泽奇认为,一些人质疑刘孝雨抓贼行为是否合法,这反而证明人们法制意识提高,这是一个好现象,人们应该把对治安环境的改善寄希望于政府,而不应该对这样一些社会个体产生近乎狂热的推崇和拥护。本报记者 康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