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工薪阶层的主流产品
中国香港土地弥足珍贵,人口密度高,因此政府不需要在户型上采取什么限制,人们自然知道什么样子最受欢迎。90平方米以下,50——80平方米在香港是主流户型,这个层次的户型利用最有效率,也最好卖。启意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启麟表示,香港的面积论“尺”,一平方米相当于10.76平方尺,90平方米相当于960多尺,这种户型在香港已经算中大等户型。
最常见的建筑类型是高层。
建筑类型主要为40层,2梯(电梯)4户,3梯6户,50——80平方米,主力消费层是工薪阶层。
香港的住宅基本上都是全装修,不存在毛坯房。户型设计以健康舒适为理念。一般的主流户型设计,通常为3个卧室,其中有一个卧室非常的小,常常被用来作为储藏室、功能房(保姆房),或者修改户型从而使其他的房间变的大一些;2个卫生间(一个主卫一个客卫);客厅与餐厅一般是打通共享的。林启麟还提到,由于是全装修房,即使是再小的户型,知名品牌的卫浴和厨房设施也正在越来越多被运用。汉斯格雅、科勒等欧洲品牌在香港市场采用的非常广泛。这些产品提高了香港中小户型的性价比。
日本:高收入者亦住小户型
一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的住房,其实得面积一般在80平方米左右(高层的得房率可能更低些)。但即使这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来增祥教授表示,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一户高收入的家庭住80、90平方米的房子,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在日本人的居住观念中,并不会因为身份或收入的提高,而盲目改变需求贪大求阔。
去年,来增祥教授去京都府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拜访了一位教授,他发现,这位教授一家5口人,也仅仅住在京都琵琶湖边的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内,且距离教授任职的学校有1小时左右的行程,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这位教授似乎住的相当“寒酸”。事实上,这套房子被分割成很多小间,和风的装修风格,加上房间内设置了大量的压入式壁橱,使得整套房子显得温馨。而那位日本教授也表示,在日本像他这样中高收入的人群选择中小户型,是很普遍的事,只要布局合理,一套小户型也同样功能齐全。此外,在很多日本人的观念里,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应该在不同的区域,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是越近越好,这样生活和工作才能感受不同的氛围、节奏。只要交通便捷,住的远一些更能享受生活。这一点倒与一些沪上年轻白领的想法接近。
此外,德中建筑协会副主席、德国注册建筑师、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卢求也指出,日本的建筑设备、技术上更加成熟、安全、耐久,对房屋使用功能研究地非常细致。储藏间设计得比较充分,有利于房间的整齐划一。单独的储藏间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几个面都可以放东西,架子搭得整整齐齐的方便归置东西,正是这些设计增加了日本中小户型的实用性。
新加坡:敞开式小户型深入人心
新加坡杰盟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冰介绍,新加坡地处热带,因此房型设计非常有特点,尤其是在中小户型的设计上,往往一套房间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外,都是敞开式没有隔断的,这就给房型设计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同时,由于房间对通风要求较高,当地的阳台往往非常大,对厅的要求反而不高,阳台与厅相连,使房间较大幅度延伸出去,且侧面通风,楼下邻居家的采光也不会受影响。这种敞开式的中小户型在当地相当受欢迎。
当地的商业中心周围的住宅户型相对大一些,一般为家庭居住,以套内面积70—80平方米的两房为主。相对地,在商务中心周围则分布着更小一些的小户型,面积在40平米到60平方米左右,居住在那里的多是在当地工作的白领,他们平时一般不在家中招待朋友,因此不需要大客厅,卧室却偏大。在陈冰看来,采用敞开式的布局以及把客厅面积缩小,可以给户型设计带来相当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更符合小户型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在过去经济困难时坚持小户型低房价,人们容易理解。后来经济发展了,到2004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万美元,仍然坚持供应较小的户型,难能可贵,更证明他们认识到,坚持供应小户型住宅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也正是我国目前倡导集约型社会可以借鉴的地方。
俄罗斯:青年置业首选中小户型
俄罗斯人在居住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圣彼得堡临近北极圈,住户对保温要求很高,因此在房屋结构上要加厚外墙,还要调整窗墙比阻止冷空气进来。此外俄罗斯人很看重厨房,很多时候他们接待客人都在厨房,因此开发商必须要将厨房面积适当放大。此外,当地冬天室内外温差大,所以他们对衣帽间的面积也有要求,而且卫生间一定要做到干湿分离,但这些并不影响中小户型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
俄罗斯年轻人相当喜欢中小户型,但面积不能低于80平方米,卧室客厅要分开。他们向往这种集成生活方式,小区拥有物业管理、24小时保安、管家式的服务,以及便利的SHOP-PINGMALL、健身中心甚至办公区,特别是到了白天只有6-7个小时的冬天,他们希望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所有日常生活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来增祥认为,这种定位在中高档的小户型住宅,社区的配套服务相当完善,需求人群相对集中,如果“移植”到上海,应该是中心区域中小户型的产品定位的一个有效出路。(转载时略有删节)
(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