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提交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表明,今年我市将改扩建100所社区医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将超过600个;同时,拟将城市低收入群体与农民一起纳入合作医疗范围。
目前,我市城镇居民有870多万人,还有600万左右的人看病没有参加职工医保,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其中,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最为突出。市卫生局局长屈谦表示,我市今年将开始开展城乡统筹合作医疗试点,将前述三类人员和广大农民一起,纳入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由此带来的好处是,三类人员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市财政和各区县的财政将补助40元),即可享受每次就诊医药费用30%—50%的补偿,最高补偿以当地规定的门诊补偿封顶线为准;住院补偿最高可达1.2万元,各区县可自行调整。
据了解,我市年内拟在南岸、江北两区试点,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
7月1日起,南岸区将试行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南岸区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文件称,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及农转非人员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其中,个人每年缴费10元,住院最高可报销1.5万元。
给农村合作医疗开“处方”:农民拒缴10元医保金,乡镇要么自己垫付,要么采取欺瞒手段催缴;有的病人伤风小感冒,明明花10元钱便可治好,医生却开出100元的大处方……昨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分组审议会场,与会者指出目前出现的医疗制度中的弊端。
农民医保乡镇垫支:“我市农民77.57%的参合率(即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内含造假成分。”分组审议中,有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称。新型农村合作医保制度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变味的操作手法,难以给农民朋友带来保障。
该人士在一次调研中吃惊地发现,有些农民不了解政策,拒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乡镇就以垫付的办法,凑齐参保费,把参保率做上去,然后设法将垫付的钱“转嫁”到乡镇卫生院头上;还有的则采取瞒骗的手段,让农民交出10元钱保金,而农民本人根本不知交钱的用途。这样做看似完成了任务,潜在的问题确实不少。这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乡镇应耐心向农民把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讲清楚、讲透,把好事做好。
医生须到农村锻炼:有的病为何难医、价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华年认为,原因之一,是有的医生责任心不强。
李华年建议,医务人员的素质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妨出台政策,主城区大医院的医生,须不定期派到基层工作,并就此作为人才提拔的依据。只有深入基层,亲眼目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现状,才能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为老百姓看病服务。
医院理应增加中医: “建议增强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让老百姓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就医服务。”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罗荣汉建议。
罗荣汉说,如今有个现状是,中医药利润薄,许多医院不愿搞中医。有次他到基层医院调研,发现有的镇卫生院竟然没有中医药房,中医医生也只有1名。(何昌钦杨娟)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