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战地记者 去了
黎秀石曾见证二战日军投降全过程,日前因病在穗逝世,享年93岁
本报讯(记者朱利辉 通讯员张喜洋)5月15日,曾在“密苏里”号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二战”战地记者黎秀石,因病在广州市去世,享年93岁。
登上密苏里号 见证日本投降
5月19日上午11点,广州市殡仪馆银河园25号厅内哀乐低回,黎秀石告别仪式在此举行。黎秀石的儿子黎思凯、女儿黎思锐偕亲属,及200多名黎秀石生前好友、学生等人为这位老战士送行。
黎思凯告诉记者,老人几个月前患胃溃疡和多发性胃出血,经治疗无效,于5月15日18时35分逝世。而按照黎老的遗愿,“一切后事从简”,家里只为他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式告别会。
其家人表示,黎老晚年曾多次提起1945年9月2日他在“密苏里”号见证日本投降的全过程,“每次回忆起来他都很唏嘘,因为当时有200多名国内外记者在‘密苏里’上采访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就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3名中国记者。不过,晚年有人和他提起这件事时,他就显得很悲伤,说‘其他两名记者都已相继去世,惟独我还活着’。”退休后,黎秀石整理了他在二战期间的多篇战地报道。200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见证日本投降》。
黎秀石的丹灶情
黎秀石虽然自幼离开祖籍丹灶在外求学、工作,可是他一直都有很深的“丹灶情结”。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我是地地道道的丹灶人,我老婆汪克柔在丹灶住了好几年,丹灶人都叫她‘北京婆’!我的女儿当年‘上山下乡’就在丹灶,与乡亲们同吃同住了好多年。”
1950年,黎秀石曾回到家乡丹灶的学校教了一学期,后来便外调工作,所以丹灶人对这样一个大记者老乡知之不多。今年73岁的陈允琦当年是黎秀石的学生,跟着黎老学俄文、英语以及基础国语等课程。他回忆,当年黎教授很用心地交他们发音,“可惜现在丹灶知道他的人太少了,当年他教过的学生今天基本上都70岁以上了”。
黎老生平
黎秀石教授于1914年1月生于南海丹灶海边坊黎家,籍贯广东南海丹灶,1935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解放前曾在《大公报》等报刊和通讯社任编辑、记者、译员、驻国外办事处特派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过《大公报》战地记者,见证和采访了日本投降的全过程。1950年10月,黎秀石从英国回到祖国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广州市培正中学、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1961年起在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任教,1978年调进中山大学外语系任教,曾任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1986年2月退休。
图:
战地记者黎秀石当年的风采。
二战期间黎秀石的战地报道。
黎老晚年仍坚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