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着诸多引人注目的角色——她,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大省;她,是新型都市化工业的践行者;她,是内外资本竞相逐鹿的天堂;她,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繁荣之地;她,是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摇篮;她,是经济强省和生态大省的完美结合体……
时间老人,健步如飞。
五年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渺小到可忽略不计。
但对陕西经济建设的发展而言,过去的五年却至关重要,称得上是一次彪炳史册的精彩跨越。
砥柱立中流
镜头回溯,时光倒转。
2002年5月,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以历史的眼光总结过去,以宽广的视野面向未来,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而努力奋斗”的总动员令。
一个省份的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的速度,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省发展的速度。会议明确提出2002年至2007年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力争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曾经的梦想已变为现实。
五年过去,陕西可持续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简单的数字,能清楚地印证一切:
五年来,我省生产总值已达4383.9亿元,年均递增12.2%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提前四年基本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到2010年GDP达4400亿元);
财政总收入由252.3亿元增加到697.5亿元,年均增长25.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国防科技工业、旅游业、果业、畜牧业等特色经济已成为全省发展的支柱;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收入,是我们不能不提及的话题。
五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解决了20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00万人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基金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百姓生活得到保障。
资本竞秦地
一个开放的大省,才能成就其“国际品质”。
五年来,陕西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进展顺利。
汉斯、康师傅、标准……这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知名度的企业,是陕西工业的骄傲。
随着集团化战略取得新突破,延长石油、煤业化工、机床工具等企业集团相继组建。
如今,这些大企业、大集团,站立在经济浪潮的前沿,扛起了带动整个陕西经济发展的重担。
五年来,陕西的经济发展的样本——西安高新区取得了迅猛发展:
2002年12月,西安高新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认定为“中国六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
2006年6月,西安高新区被国家列为重点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国家高新区之一;
2005年3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式启动建设,这是目前我国惟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势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内外资本竞相逐鹿秦地。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0多家相继在这里投资,西洽会、农高会和欧业论坛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陕西积蓄着一股蓄势待发的能量,这股孕育的能量正催生着我省国际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我省国际化程度提高。
泰国、韩国驻西安领事机构正式设立;日本、南非、哈萨克斯坦筹备设立领馆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陕西,从此彻底告别了无外国领馆的历史。
基础更坚实
一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犹如风向标,透过它,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透过它,也足以看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
生活在陕西的老百姓无疑是幸福的。
五年来,陕西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90亿元。其中:“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日趋完善,通车里程1640公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的铁路网构架初步形成;“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基本形成。
新城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城的改造工程取得了令市民瞩目的成绩,城区的交通状况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通信设施也同样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移动、联通、电信等在城乡的通信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中央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得到落实,2005年底,陕西省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省87%的农民参合。2008年底以前,全省将实现所有农民参合,届时,我省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2007年,榆林、延安、宝鸡三市试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2008年将覆盖全省各市。届时,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我省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群众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明显缓解……
绿染三秦地
环境建设是陕西赖以生存的依托,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根基。
这又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五年来,我省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3000多万亩,四成半的土地被绿色覆盖,绿色正在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
五年来,陕西努力营造良好的硬件、体制、政策、政务、法治、人文、人居、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了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4年5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建成,成为亚洲最大的激光音乐喷泉广场;
2005年4月,大唐芙蓉园建成。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之上,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
2005年,宝鸡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我省“国家卫生城市”零的突破,并由此拉开西安、咸阳、铜川等我省其他城市的“创卫”活动;
2005年5月,环城西苑全段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2007年3月,西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爱卫会的暗访,现正申请国家正式验收。目前,“创卫”活动已在全省普遍展开;
2006年,西安市共新建小广场、绿地74个,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07年4月,环城公园全民健身示范区开园,成为陕西首个向北京奥运会献礼的体育景观项目……
够了,三秦大地经济发展还有太多的喜人变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虽然,这些成绩放在全国发展的横向坐标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历史单元”必须放到纵深的“历史隧道”中去考察——在陕西经济发展的纵向坐标上,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触摸这五年的成果,每个数字都是沉甸甸的。勤劳勇敢的三秦儿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历史长卷中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篇章。
回望这五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每一次进步都有心血的付出,每一分成绩都是汗水的凝聚。这五年,是陕西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
我们看到,陕西正从“西部大省”大踏步迈向“西部强省”,团结、和谐、大气、开放的气质正在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里蔓延。
明天更美好
盘点陕西的发展,回望艰苦的历程,在崎岖而艰辛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脚印、涔涔的汗印和殷红的血印。
回首来路,成果辉煌。
展望未来,风光无限。
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重要发展时期。重新审视陕西,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形势喜人,形势催人。赵乐际在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建设西部强省,从陕西实际出发,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在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三个方面,而经济强是基础,科教强是动力,文化强是支撑。
经济强,要使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速度,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位居西部前列;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水平处于西部领先地位;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位居西部前列。经过五年努力,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例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陕西人民将在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燃烧的激情将在未来的日日夜夜里演绎成一曲响彻时空的《春天的故事》。
开局之年,景象万千。
这是一个史诗般壮丽的时代,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我们的机遇千载难逢,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值得我们去憧憬,去奋斗,去拥有。
昨天说:“祝福你,陕西。继续努力。”
今天说:“奋斗吧,陕西。前途光明!”
本报记者 夏明勤
2007-5-22 4:16:17 2007-5-22 4:15:58 2007-5-22 4:15:422007-5-224:14:30 2007-5-22 4:14:15 2007-5-22 4:13:49 2007-5-224:13:262007-5-22 4: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