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5月13日在深圳去世,死因为乳腺癌,享年42岁。陈晓旭留下5000万遗产创立基金以资助贫困学生。与此同时,热闹非凡的“红楼选秀”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宝黛晴袭”花落谁家眼瞅着就要见分晓,而新版《红楼梦》的总导演胡玫却表示,“红楼选秀”的创意与自己无关,她最担心的是“事情有可能会发展到强我所难”,“如果把不适合角色的人或艺术标准强加于我,那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拒绝这样的结果。
”(5月21日《成都商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小说中林妹妹是在宝玉大办婚礼时悲惨离去,而在现实中晓旭又在热炒“红楼”时悄然去世。难道这就是“林妹妹”的前世佛缘?
浏览众多的悼念文章,虽没有看到“芳华绝代”这样的字眼,但陈晓旭也被说成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有人感喟,有人唏嘘,有人伤怀;有人感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人叹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有人浅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绚丽之极,归于寂寥,大家都在为“红颜薄命”而惋惜。更多人在伤感中怀念那个时代,怀念老式的黑白的电视机带给他们尘封的记忆。
惋惜也好,缅怀也罢,死者已去,人们潜意识中总是希望活着人们更好地珍惜健康、生命,否则,就成了为悼念而悼念了。钱钟书说有一类人有“语文癖”,而另一类人,似乎大有“怀念癖”,只要听到名人死讯,一篇篇文采飞扬措辞精到的悼念文章马上就见诸于媒体。这类人不说也罢。
陈晓旭死于乳腺癌,而乳腺癌并不一定致命。如果早期发现并施以规范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现在可高达90%~95%,即使是发现得晚的中晚期乳腺癌,经过正规治疗,治愈率也能达到30%~50%。但我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的情况是:陈晓旭却放弃了治疗。陈的姨妈曾透露,发病之初,家人劝其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而是一直拖着;确诊为乳腺癌后,陈对西医疗法很排斥,坚持回家吃中药,后来干脆拒绝一切治疗,直到去世。当然她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但42岁离去,毕竟令人惋惜。正如张田勘所说的那样:陈的命运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类人的生命观,即相信天命,或图腾、宗教,相信上天决定一切,认为个人的命运都不过是上天的安排。在疾病、健康和生命的问题上只相信命运或宗教,不仅陈晓旭如此,相当多的人身上也时常发生。宗教信仰固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疾病面前,我们更应该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和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