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晶晶再过一个多月,今年的中考就将开始,今年本市的中考考生在填写志愿表时则多了一项选择——提前录取志愿栏中继“零志愿”招生和“自主”招生外又增加了“名额分配”招生。
均分“名校蛋糕”的“名额分配”招生法是今年首次实行。
| |
这意味着,不管你来自所谓的“明星初中”还是“无名初中”,只要在自己所在的学校里是出类拔萃的,就有机会进入这些“名校”。这也是本市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项“新政”。
区域均衡:合理统筹市内资源
连续两个五年,党和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结构,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005年年底,一轮为期3年的“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胜利竣工,193
所相对薄弱的初中校面貌焕然一新。至此,上海全面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建设任务,“区域内最富特色的地方是学校”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2006年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再出“狠招”:上海公立学校(包括公立转制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选拔或测试包括面谈和面试方式挑选录用学生,一经查实,学校校长等有关负责人将给予行政降级、降职直至撤职等处分。这一变相“选择生源”的措施大大推进了“就近入学”的实施。
城乡均衡:专项资金扶持乡村
2007年1月4日,上海市崇明县师生得到“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利好消息”:上海市教委将为海岛教育发展制定“郊区教师安居工程”等一系列特殊政策,支持该县及若干郊区规划建设教师公寓,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一年前,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崇明县的义务教育已经得到政策性倾斜投入,每年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办学条件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交流制度的试点工作则加强了郊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市区学校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任教、挂职。目前全市9个中心区已与9个郊区签订“对口交流合作协议”。
“城乡均衡”将是今年上海教育规划的关键词。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远郊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制订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适当延长其工作年限的政策、协调落实农村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办法等举措,都已成为今年党领导下的政府重点工作。
改善办学:弱势群体得到关爱
上海还加强了对相对困难的特殊群体的帮助,市教委会同财政、民政、残联、慈善等部门制定了面向特殊教育领域“全免费”办法,通过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障学生免除杂费、课本费和作业费、课外教育活动费,设立康复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训练。
五年来,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实现了以公办学校读书为主。在上海就读的非上海户籍总人口在39万左右,其中52%到53%在公办学校读书,还有十七八万学生在民工子弟学校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