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阅读提示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2007年,北京奥运会筹办进入决战之年。按照奥运倒排期折子工程要求,北京市正积极推进城区户外广告规范整治工作。北京市政协也将“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近一段时间先后有80余位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人士参与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
5月22日,久旱的北京下起难得的好雨,路有些湿滑。与北京市政协常委、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老专家白崇智和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院长曲际水一起,来到中关村南大街。
一路由南向北到中关村大街,仿佛走在一条形式丰富、色彩斑驳的户外广告长廊。沿途所见,户外广告规范整治初显成效,一些明显不合规范的广告已拆除,一些内容已换为公益广告。但同时,仍有一些设置过多、过大、过乱的户外广告频频入目。“在北京市其他街道,同样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专家说。
地点国家图书馆前
“擎天柱”悬在行人头顶
临近道路旁,一个俗称“擎天柱”的大型单立柱广告拔地而起(图①),远远跃入眼帘。不长的一段路,记者就见到了好几个“擎天柱”,见缝插针地挺立在大道旁,离路近的,顶端的钢骨架及广告板几乎就悬在行人的头顶。
委员点评按照《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及《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等有关规定,沿道路两侧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的,广告设施与道路间的距离应当大于广告倒杆距离。有些大型广告设置在交通要道边,楼房密,人流大,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影响城市整体景观。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对面
公益设施贴满“小广告”
路边有一个公共厕所,四面围了好几块广告。广告内容也比较杂,有医院的妇科专业、计划生育专业广告,也有旅游机构方面的广告等。一路上,包括报刊亭、候车亭等诸多“城市家具”都贴着广告,一些广告面积还不小。
委员点评这些公益设施应该由政府出资建设,即使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设施是以发布广告的形式筹资建设的,现在也应该逐步改为由政府统一投资建设,不能靠发布广告进行运作。公益设施上贴满“小广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便民功能,也影响城市容貌与品位。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对面
道路隔离带上广告连成线
在主路与人行道间的道路隔离带上,一些广告设施连成了线,内容有药品、液态奶等,最密集的地方从一侧基本看不到隔离带另一侧的路况。路边地铁工地的施工围挡上,也绘上了“别墅”等字样的广告(图②)。
委员点评按照规定,5平方米以下的落地式广告的设置间距应当大于100米,广告设施面积越大间距应越远。可许多广告设施都远远小于这个距离,连线连片,遮挡司机及行人视线,也造成城市景观效果杂乱。利用施工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在北京也是禁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围挡附着广告影响市容市貌,破坏管理秩序。
地点人民大学附中斜对面
绿地边沿立起大型广告牌
路旁一块绿地,绿草茵茵,鲜花点缀。可抬眼往上看,在这方宝贵的绿地边沿,一块大型广告牌耸然挺立(图③),心中绿意顿无。
委员点评北京禁止在城市绿地上设置户外广告。在大城市交通要道旁辟出一块块绿地,不仅有益于城市环境的改善,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丰富。在城市绿地上或打“擦边球”在绿地边沿设置大型广告牌,完全背离了这一初衷。
地点中关村广场一带
广告牌遮挡了好几层楼
抬眼望去,满眼都是广告,有一些高高地竖在楼顶,一些亮闪闪的玻璃幕墙上也附着不少广告板(图④)。海龙电子城的建筑物墙面上,最醒目的就是六七块广告板,几乎遮去了中间偏下1/3的墙面(图⑤)。隔路相望的科贸电子城,底下好几层楼的墙面也几乎全部被广告牌遮挡。
委员点评根据规定,在建筑物上设置附着式广告是不允许覆盖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窗户的。大量的墙体附着式广告以及楼顶广告影响了建筑容貌与城市景观,打破了协调性,破坏了整体美,楼宇、街道、城市呈现一种无序感。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徐烨摄。
从见怪不怪到“兴师问罪”(快评)
闻白
曾几何时,户外广告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传达着城市欣欣向荣的讯息。看着大大小小的广告在我们的城市林立,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然而过犹不及,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乱的户外广告挤占了城市有限的空间,在风景区,在道路旁,甚至在一个小小的公交站,我们的视线都无法绕开这些庞然大物,不知不觉中属于公众的城市风景因为它们的存在变得刺眼和唐突了。
如今,这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广告成了“兴师问罪”的对象,这反映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从见怪不怪到“兴师问罪”,也说明了在万众瞩目新北京的背景下,决策者和社会各界都对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从长远来看,集中治理也许可以立竿见影,但若想使户外广告真正成为城市优美风景和谐的组成部分,还应该摸索出一套长效机制,使所有的户外广告立得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