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五一”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06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徐州在全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42位,位于苏北各城市领先位置。徐州近年的排名稳步提升,和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15个城市一起被评为“竞争力表现最稳定的城市”。
“徐州综合经济实力大增,县域经济发力功不可没!”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告诉记者,作为老工业基地、煤炭能源基地,徐州城市工业的基础比较好。但徐州是我省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城市之一,“市强县弱”的被动格局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变。到2002年底,六县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市的90%和80%,但GDP仅占53%,财政收入占33%。
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徐州调研考察后指出,县域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所在。要通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龙头作用,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嘱咐徐州各级干部,苏北的困难主要在县和县以下,落实富民优先,坚持城乡统筹,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富民进程,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受惠。
徐州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县区。2003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县区强则徐州强”,把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加快徐州“两个率先”的重中之重。他们改变对县市区的考核办法,变单项考核为综合考核,加大奖励力度,营造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推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劳动力的“三化一转移”发展思路,引导各县(市)在苏北乃至全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赶超对象,落实关键举措,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委及时加强对徐州县市区领导班子的调整,给发展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元素。徐州还在三县一区进行了县区长的公推公选,使一批年纪轻、有活力、有干劲的县区长走上了领导岗位。
县域经济较劲争先、竞相发展的好戏很快拉开大幕。铜山一直是徐州县区经济的老大。可邳州要“选大的比,找强的追”,首先提出“三先”目标:徐州领先、苏北率先、江北争先,成为县区经济中杀出的一匹黑马。邳州直接叫板要赶铜山,要建成沿东陇海线第三大城市。徐州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2004年、2005年两次在邳州召开全市现场会,提出“远学台州、近学邳州”的口号,通过邳州来搅动县区经济的一池春水。
邳州的逼人态势震撼铜山,也激发新沂追赶邳州。新沂也同样提出了要建设沿东陇海线第三大城市的目标。两年来,邳州与新沂围绕“进三”一直在暗中较劲。沛县提出“谋划新目标,实现新跨越”;铜山比着东台要当“苏北第一”;睢宁人响亮地说:“落后不会生根,睢宁要争当江苏‘两个率先’的后起之秀。”
在各县区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发生巨变的同时,该市发挥优势,错位竞争,推进产业积聚,逐步形成鲜明县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去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4.8亿元,增长28.2%,增幅高出全市7个百分点。邳州以板材为龙头的木产业快速扩张,加工企业由原来的4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年出口占全国40%以上。铜山县重点打造食品、机械、钢铁、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五大百亿产业”,去年食品产业达125亿元,钢铁产业去年产值达50亿元、今年可达百亿元。沛县主攻煤电、煤化工、盐化工、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目前全县发电总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投资30亿元天成氯碱一期、大屯铝业一期年产12万吨电解铝等项目已投产运转。睢宁已集聚了15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目前共有纱锭40万枚,其中上市公司天虹纺织项目总投资16亿元,一期规模10万纱锭已正式投产。新沂重点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和生物化工,今年恒盛化肥尿素生产能力将达100万吨,成为江苏最大的单体化肥生产厂家;花厅酒业酒精生产规模和效益居全国同行第三,全省第一,今年纳税将过亿元。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县有规模的生产企业已达145家,年产量达10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和研发基地。
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徐州各地使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城乡互动,逐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地大力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以加快发展县城为重点,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使过去三年成为历史上城市建设投入最大、城市化进程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去年六县市城建总投资84亿元,是2003年的3.6倍。
徐鸣介绍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带给徐州的收获是沉甸甸的:2004年9月始,徐州县域工业增速首次超过市区。2005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市区1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总量更是占全市的69.2%。同年,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长2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6%,农民收入也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到2006年底,苏北24个县中,前4位的县中徐州占据3席,分别是铜山、邳州、沛县。
本报通讯员 爱彬 百万 根荣
本报记者 承德 正平 小帆
先昭 宏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