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李荣)被称作“小巷总理”的社区干部面对越来越多的利益主体和社区资源,自身的社会协调能力亟待提升。上海的一些基层区县开始尝试建立社区干部的素质培训制度,通过规范有序的能力培训,不少居委会干部改变了过去“单凭热情做事”的习惯,善于倾听多方利益诉求,整合资源,以理以法化解基层矛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记者新近在上海市徐汇区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区已把居民区“一把手”能力培训正式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系列。在最近的2年里,已开办了3期培训班,共有150多位社区“一把手”接受了全面的能力培训,目标是建立社区干部的定期轮训长效制度。
社区干部培训实行“问题聚焦”,共同寻找当前社区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并探讨应对之策。来自枫林社区龙二居民区的学员李德玉说,现在的居委会干部不仅要有更强的政策和法规水平,而且要有耐心和亲和力,在社会多方的利益主体中间要“善于倾听”,取得多方的信任,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协调能力。
记者在多个社区走访时发现,现在“冲口而出、急于发表意见”的居委会干部确实在减少,他们更多的是“让别人先说、让别人说透”,确保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在康健社区寿祥坊居民区,小区停车问题一度成为“投诉热点”。居委会干部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召开听证会,听取广大居民意见,既吸收有车族“有车就要停”的看法,又吸收无车族“停车不能影响居民走路”的合理诉求。最后提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三方共同依法决策,决定聘用一名专业管理员进行管理,辟出专门停车场地,规范收费标准。同时把停车费收入用之于小区居民,接受“透明”监督。
由于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上海不少社区的运作更趋规范。一些社区在召开社区重要会议之前,都提前几个月拟出会议的“议题清单”,送达社区内各类有代表性的利益主体,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和建议,最后汇总并确立正式的会议议程。凌云社区华理苑居民区建立了严格的资料归档制度,要求每位居委会干部在一项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文件、笔录等资料归档,形成社区协调的可追溯渠道。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