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幕人”圈子扩大,内幕交易将成下一步监管难点
新快报讯据今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道,来自监管一线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测报告显示,当前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不公平披露等几个方面,内幕交易更是下一步监管的“硬骨头”。
证监会公布三内幕交易案
据《财经》记者了解,杭萧钢构涉嫌内幕交易一案,目前已经进入刑事侦查阶段,具体负责调查的事务由证监会稽查一局转至证券犯罪侦查局,杭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也介入了调查。除该公司年仅26岁的证券事务代表罗高峰为重点调查对象,在杭萧钢构涨停期间交易量异常的各证券营业部负责人,也在被“问话”之列。而5月14日,中国证监会还公布了另一起内幕交易案:天山股份副总经理陈建良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以罚款20万元,实施市场禁入五年。
相比上市公司高管的内幕交易行为,基金经理受到的诱惑更多、也更频繁,因而情形也相当严重。今年5月16日,上投摩根发布了对其基金经理唐建的内部查处结果,称公司已接获中国证监会就该公司基金经理唐建调查初步结果的有关通知,唐建本人也对违规事实承认不讳,当天即被公司除名。
“内幕人”概念外延在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形势的发展使得“内幕人”概念外延一直在扩大,因此,不光是上市公司、证券基金公司中的特定人员,对于市场内幕人员、政府内幕人员以及获得内幕信息的其他类型内幕人员,都需要纳入范围。例如证监会自身,在很多情况下亦是亟需自律的内幕人士。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证监会去年底允许监管机构的职员可投资开放式基金,但不能通过监管对象购买,并要向合规部备案。再比如,财经媒体尤其是享有信息披露资格的报刊,亦需强化其自律意识。
交易所将采取“阳光监管”
针对上市公司高管屡禁不绝的短线交易,据上交所有关人士透露,现在交易所试图采取“阳光监管”的办法,将其账户都锁定,离职时再解锁,以“帮助上市公司高管自律”。针对基金的监管,上交所市场监察部负责人表示,上交所与证监会基金监管部联动十分密切。据《财经》记者了解,为加强对基金交易行为的监管,尤其重点关注基金集中持股、尾盘异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管理层正在完善治理监管的法律基础,并把有关规定与司法部门沟通,以确定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的具体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
(Robby/编制)
try showAd(3,0,1); catch(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