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七里营镇是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如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县委常委、七里营镇党委书记梁常运提出了总体思路:以建设“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文明富裕镇”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七里营镇党委、政府深谙此中道理。为此,该镇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几年,七里营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科技兴企和可持续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搭建跨越发展新平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镇已拥有省百户重点企业2家,市定50户重点企业4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青霉素原料药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造纸工业基地和漆包线生产基地,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工业税金1.68亿元。规划建设的30平方公里的新乡纸制品工业园区,已实施工业项目35个,完成投资21.4亿元,被省政府定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三年来先后关掉了11个不达标的造纸厂,投资近5亿元上污水治理项目,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为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优美环境。
服务群众 促进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关键在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乡镇党委,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上,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力促农民增收。”新乡县委常委、七里营镇党委书记梁常运如是说。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引导,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90%以上的农田实现节水灌溉。二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了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肉牛养殖园区、龙泉高效农业观光园区等“三大农业园区”;形成了优质麦种子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瘦肉型商品猪基地等“三大农业基地”;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子产业化基地、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试验基地都在七里营镇落户。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立种子协会、养殖协会、食用菌协会、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科技+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运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架通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四是积极开拓农业外部增收潜力。乡镇工业快速发展,2万多名劳动力充分就业,每人年均工资5000元左右。五是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各项补贴1000多万元,镇政府发放大型农机具补贴10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到了4399元。
以人为本 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步入七里营,村村柏油路相通,楼房鳞次栉比,百姓安居乐业,到处洋溢着文明、和谐、健康的新气象。在七里营镇刘庄村,新型化、智能化农民别墅拔地而起,家家配有空调、冰箱、电脑、车库,健身广场内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让慕名前来的参观者称羡不已。龙泉村农民别墅已建成100多套,七里营八六社区、李台、刘店等中心村已启动建设。
镇党委、政府聘请郑州大学专家教授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将全镇48个行政村规划为12个中心村,完成了中心村整体规划,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敬老院、汽车站。如今,七里营形成了四通八达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立了村容村貌管理长效机制,配备了170名卫生管理员,镇容镇貌、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并健全了镇区保洁机制,成立了道路保洁服务公司和城管大队。七里营镇还建成了河南省级电话镇。
文化和谐 建设文明村镇
“要想富口袋,须先富脑袋”,“要想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七里营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育造就新农民,年均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十多期,受训人数1万多人次,60%的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营造新风尚。各村普遍建有文化大院、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健身中心,组建了50多支文艺宣传队,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规范制定了村规民约,健全了红白事理事会,深入开展晾被子、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得以在全国推广。农民群众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了积极、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七里营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刘庄村、龙泉村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记者董建矿通讯员 张改娣 杜好立)
(来源: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