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 我们准备好了吗
——“现代农业与市场意识”系列报道之四
庄稼人也开始讲究标准化
“如今种地也和工厂一样要讲标准啦,有标准种出来的香葱确实不一样。”与记者谈起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时,白云区都拉布依乡黑石头村香葱协会会长刘统富感慨不已。
作为长期从事香葱销售的农产品经纪人,刘统富见证了黑石头村香葱产业的发展历程:过去村民们按传统方式种植香葱,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销路只能在周边地区,很难打进省外市场。
自贵阳市颁布推广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后,农户们严格按照标准种香葱,黑石头村香葱很快就远销到了广西、重庆、湖南等地。靠种香葱,黑石头村村民去年人均收入超过6700元。
依托无公害蔬菜种植地方标准,贵阳市蔬菜产业连年迈上新台阶。去年,该市蔬菜产量突破100万吨,总产值达14亿元,蔬菜已成为推动贵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大量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对提高我省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促进作用。烤烟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全省劣质烟率达30%-40%的实际,我省就在全国首次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烤烟烘烤》标准并组织实施,使全省劣质烟率下降到5%-10%,仅此一项,全省烟农每年至少增收3000万元以上。
贞丰县通过开展甘蔗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甘蔗每亩单产平均提高了1.24吨,示范区农户户均增加产值3223元。
来自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制定有效农业地方标准395项。其中,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71项,市(州、地)、县(区、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24项,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领域,使无数农民受益。
黔南州干部刘友平的体会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生产要讲究标准,挖土、喂猪也得按标准来,否则,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市场,就卖不起价,没得人要。”
大步向标准农业靠近
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我省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公司+基地+标准+农户为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种植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1个。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完成示范区建设16个,还有5个正在实施之中。已完成的1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新增产值就达10亿多元。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带动下,我省农业部门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去年,全省共创建了5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28个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400余个省、地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1268个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畜禽养殖小区。
到去年底,全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25个。其中,种植业152个161万亩,畜牧业167个1392.4万头(只),水产品6个9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3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43个,获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0家,产品22个。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得以完善,品牌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为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标准化正逐渐成为我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必将为贵州现代农业建设带来希望和注入新的活力。”展望贵州农业发展前景,省农业厅副厅长王臣礼信心满怀。
最大的障碍是观念“不标准”
“无论是标准数量还是贯彻推广力度,贵州农业标准化还需提高和加强。”言及我省农业标准化现状,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梓钟的话语里充满了忧虑。目前,我省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仅占全国总数的1.4%左右,建立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也仅占全国总量的1%,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周边省、市、区。
在张梓钟看来,重视程度不够和经费不足给我省农业标准化广泛开展带来一定困难。长期以来,我省农产品大多以自产自销为主,外销产品数量不多。无论是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还是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农产品市场意识都很薄弱,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认识不足。
一位专家感慨:推行“标准农业”,认识不到位,观念“不标准”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只晓得按时下种按时追肥就可以了,经常有干部要求我们种地要按标准,搞这么多讲究有啥子用。”在“富硒之乡”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白沙坡村民组,63岁的农民李国学对记者说“标准化太麻烦了”。
“农业标准化是以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由于它不能产生吹糠见米效应,不要说农民就连不少基层干部也没有积极性,甚至还有人嫌麻烦。”已从事标准化推广工作多年的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干部钟应林说。
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区)均建立了省级和市(州、地)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而我省今年才开始启动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我省曾在2004年计划每年创建5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强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受经费影响,至今仍没有按期完成。
“受经费不足影响,一些耗费巨大精力制定出来的农业标准无法及时推广应用,只好成为摆设。”钟应林对此现象备感痛心。据他介绍,目前我省已有近100余项农业标准因未及时实施,只好作废。
标准化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也成为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瓶颈”。眼下,我省农业标准化基层推广队伍和技术力量不足,使标准推广实施力度不大,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各类农业建设项目与标准化结合还不很紧密。
为奠定现代农业基石不懈努力
作为省农业厅分管标准化的副厅长,王臣礼对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原因有着自己的观点:贵州是喀斯特山区,耕地破碎,不适合规模化连片种植,这为实施农业标准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剩余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及缺乏文化的劳动力,对现代科技及良种良法接收能力低,培训难度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石,我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他如是说。
针对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差距过大的实际,省有关部门已制定出规划,从今年起至2010年,全省将新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0个,每年制定农业标准40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80%,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均能按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根据省农业厅的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建立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县20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4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50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以加速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虽然实施过程艰难,但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意识到,这是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张梓钟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