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善善来本报求助时的照片。 本报记者 丁川 摄
2007年5月31日,小善善出现在本报新闻中心办公室,他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 本报记者 刘孙谋 摄
从去年7月18日与善善一家相识开始,在求助寻医的路上,我陪着他们一路走来。我同他们一起感受着爱的力量,并目睹爱创造的奇迹。
去年7月18日以前的善善是个不幸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他便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没有小伙伴、没有幼儿园、没有正常的生活,有的只是疼痛、眼泪、药片和医院。
做为善善的父母,王亚伍和陈冠香也是痛苦的。
大年初一,别人家过年,他们却背着儿子去医院。看着儿子痛苦得整夜哭叫,他们花光家产、想尽办法却还是无法解除儿子的痛苦,他们的心一定比善善更痛。
爱向善善涌来
在采访他们一家时,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在阅读本报的报道时,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谁家没有孩子,谁又能不去心痛这样一个苦命的孩子呢?一种最质朴的爱向善善源源不断地涌来。
有钱的人、没钱的人,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因为他们根本不求回报,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善善尽快好起来。
同病最相怜。病友大哥哥也向善善伸出了援手,他提供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治疗线索。这线索是他17年不断寻医得来的,这线索使善善不再像他一样走治疗的弯路。
爱是不分地域的
在赴河南郑州求医的过程中,海南男孩善善又幸运地得到了河南人最纯朴的关爱。河南的媒体关心善善,《大河报》帮善善联系医院;河南的医护人员关心善善,他们给善善一家提供了最好的治疗和最细致的关怀;河南的普通百姓关心善善,善善住院期间,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去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
爱能创造奇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为爱,善善的命运彻底发生了变化。如今,他已经幸运地找回了正常的生活,他终于可以快乐地享受他5年生命中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今天,看着善善的笑脸,我分外开心。不仅仅因为我们关心着的善善基本康复了,更因为通过帮助善善的过程,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良和美好。
文/本报记者 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