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伟华“六一”儿童节来了,城里的孩子逛公园、购新衣、买文具,尽情消费着物质和感情。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孩子到底生活怎么样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几所山村小学。
5毛钱一顿的饭好香
5月29日,记者从龙胜县城坐了近一个小时的车才到龙胜镇平野小学。
刚好赶上吃午饭的时间,学校的食堂顿时热闹起来。一群群高矮不一的孩子按高矮顺序排着队去窗口打饭。“南瓜丝5毛、加菜加三毛……”记者看了看锅里的菜,大都是青菜,有些锅里有些肉丝。食堂的厨师告诉记者,因为离镇上远,每天去买菜不太可能,而且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都是5毛钱一餐。”孩子们有的端着饭碗在食堂吃,有的跑到教室里吃。
“平时就吃这些菜吗?”一个小女孩趴在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是啊,你看,这里还有两块肉呢。”小女孩笑着告诉记者,今天运气真好,青菜里有两块肉。
在其他的一些山村小学,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每天带饭到学校吃的,一些图方便的学生中午就吃包几毛钱一包的方便面。
烟盒里的钱买不起零食
“老师,我要拿3毛钱;老师,我的饭票还有多少啊……”在平野小学的一个教室里,一群学生围着老师嚷嚷。只见他们手里都捏着一些零碎的票子。原来他们的钱和饭票都让老师保管着,每次要吃饭或者用钱的时候他们就向老师要。
记者惊奇地发现他们的钱和饭票都放在一个个烟盒里。“烟盒上还有他们的名字呢。”在老师的提醒下,记者留意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烟盒上都写着字。
“我的钱包漂亮吧。”一个小女孩见记者拍照,指着自己烟盒得意地说。老师笑着说,这些小学生很多都没见过皮做的钱包,都习惯把烟盒当钱包叫了。
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想过用其它方式帮他们保存钱和饭票,但这些孩子确实也没什么零花钱,他们基本上没钱吃零食,基本上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小吃,“买零食对他们来说是很奢侈的事情。”
“这糖好吃吗?”一个小男孩拿着一颗往嘴巴里塞,记者跑上去问。
“真好吃,以前从没吃过这样的糖。”
“吃过冰淇淋和麦当劳吗。”
“冰淇淋我跟爷爷到镇上的时候买个一个,5毛钱一个。”“麦当劳是什么东西啊,可以吃的吗?”小男孩望着记者天真地问。大家听了也都笑了起来。
学校的老师说,过六一节了,他们花了100多块钱从市里买回一些糖,每个孩子可以分到好几颗,而一些学生带着自己没读书的弟弟妹妹也来学校分享糖果,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了。
事实上山村小学的零食也少得可怜,在临桂四塘乡岩口小学里,记者看到学校仅有的一个商店只有几平方米大,一个简易的柜子上放着几包方便面等几样东西。一般的零食都没超过一块钱,而5毛钱一袋的小方便面成了学生们的抢手货。老师说,这些买零食的钱不少是孩子们靠课外自己赚来的,钓龙虾、采草药、捡矿泉水瓶,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都会尽量靠自己的双手去赚零花钱。
夏天都光着脚丫
“加油、投准点……”岩口小学正在举行庆“六一”游园活动。游戏的主要道具就是两个啤酒瓶,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个轮着往酒瓶上扔塑料圈,扔中了就奖励一颗糖。在另一个角落,垃圾桶也用上了排场,洗干净后的垃圾桶此时成了“球筐”,同学们拿着乒乓球往里面扔,扔中的也奖励一颗糖。“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了。”赵校长无奈地说,学校里有一些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数量有限、活动场地并不大,大家一起玩游戏的话,只能就地取材了。
据了解,在山区不少小学生到毕业了都没一个像样的书包,更别提玩具了。就拿岩口小学来说,300多个学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用装饲料的编织袋当书包的,而文具基本上是铅笔和圆珠笔,文具盒他们通常认为是可以省下不买的。
“你怎么不穿鞋子呢?”记者问一个光着脚丫的男孩。“这样凉快些。”小男孩怯生生地回答。“想穿鞋子吗?”“想,我都两年没穿凉鞋了。”记者都不忍心再问下去。
在城市里如果不穿鞋子可能不给进教室,而在山村里不穿鞋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赵校长说,学校有不少学生冬天都没袜子穿,有时冷得发抖,因而夏天就成了他们快乐的日子了,因为光着脚丫凉快得多。赵校长透露,这些学生中有些实在是家里穷也有些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而爷爷奶奶往往照顾不来,孩子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同时孩子们玩的东西太少了,生活太单调,这不利于孩子们视野的开阔和智力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