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从市中心出发,大约20分钟就到了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紧邻三环路,周边有成南、成渝、成绵三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川陕公路的起点;距火车东站约10分钟车程,到双流国际机场也只有20分钟车程……这是一个有着明显区位优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今年年初,成华区根据市上的产业规划、工业区所处的区位优势,将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定位由以都市型工业为主,重点发展机械电子、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等生产性企业调整为总部基地(企业研发、销售、结算中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品牌工业。形成产业梯度后,工业园区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今年1—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9450%;工业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210.7%;力争5年内使工业区销售收入达300亿元,税收突破10亿元,把工业区建设成为立足四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工业总部基地……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正经历着突破性的发展。
定位总部基地 愿意落户的企业多了
因为土地面积的限制,位于双林路的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一直想找个工业园区落户,以适应研究院迅速发展的要求。于是,他们来到了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我们第一次来工业区考察时,园区定位以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说起第一次来园区考察时的情景,该院副院长何先锡说,他们觉得园区当时定位的加工型企业布局不适合设计研究院发展。于是,他们又先后3次到其他区(市)的工业园进行了考察,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第十一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落户的工业园。成华区调整工业区的定位后,第十一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再次来到这里考察,并最后决定落户工业区。
“定位调整后,香港杜臣、香港利星、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国医学院输血研究所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将其一级总部或二级总部落户到了工业集中区。”据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世映介绍,定位调整后,工业集中区的招商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共引进项目55个,其中总部项目就达36个,投资上亿元项目31个,协议总额达92.1亿元。去年1—4月,工业区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不到2000万元,去年一年的工业总产值还不到10亿元,而今年1—4月,工业区已实现工业总产值11.46亿元。
今年以来,工业区新增投产项目23个,包括前锋实业、正大广益等,平均7天新投产一个项目,新建成项目26个,另有20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打破体制限制 园区工作人员全部招聘
“我们的产品必须要保证新鲜,不然就要影响奶的质量。”去年夏天,全市用电紧张。光明乳业成都公司也面临了用电方面的问题。工业区管委会了解到该企业的特殊情况后,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了公司的正常生产。
“园区不能将企业引进来后就不管了,还要为企业提供好相关的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杨世映称,他们要求园区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员对入驻企业从签约到建成投产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了更加高速快捷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成华区委将入驻企业的审批授权下放给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区引进的项目可以不用再向区委申请批准,直接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更好的发展工业集中区,工业区管委会在体制上也进行了很大的突破:
在人员方面,工业区管委会与其下属的成都东方广益投资有限公司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除“一把手”外,其余人员全部实行聘用,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设置了8个部门,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重奖、重用,未完成目标的坚决“挪位子、扣票子、摘帽子”,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为了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而影响工业区的发展,今年开始,成华区又决定由一名区委常委兼任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北郊风景区、龙潭街道三个单位的“一把手”,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将大龙潭都市工业总部经济发展、农民新居建设和场镇开发、集体经济发展和失地农民就业、北湖景区深度开发等重大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和规划。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记者 姚长寿 摄影 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