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干保洁工作已经近一个月了,35岁的闫瑞利对自己的工作相当满意,因为她负责的保洁区域因她的辛勤付出保持着干净整洁。虽然她有时会开着私家车去上班,虽然周围的人对此议论纷纷,但她仍然这样坚持着……
(6月6日《华商报》)如果向匆忙的路人调查“工作究竟为了啥”,“房子、车子、孩子、票子”或许会是多数人无需思考,随口便能给出的答案。
不过,就此认定闫女士纯属“没事找事”或是“寻开心”,恐怕还为时过早。事实上,人的需求和想法从来都是随着外界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实现温饱之前,眼里只有温饱,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温饱解决之后,又生出小康的要求来也完全正常。对于大多数尚未实现“房车”梦想的人而言,拥有了房车和雄厚的财力,当然可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但是真正到了梦想成真日,想法有变恐怕也难以预料。
事实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就指出,温饱问题、经济问题只是人生在世的基本需求,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在前者的问题解决之后,对于后者的需求自然就会呈现出来。从这个视角来看,经济无忧的“全职太太”明明可以养尊处优,却干起“保洁员”的活来,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当这位衣食无忧、家境殷实的全职太太经过辛勤付出,让她所负责的区域保持着干净整洁,并对自己的工作相当满意时,与其称之为“没事找事”或是“寻开心”,毋宁称之为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而当一个人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来工作的时候,她的工作绩效与能动性恐怕要远远高于以“衣食”为追求的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这位“开着私家车的保洁员”,我们不仅不必戴着有色眼镜投去怀疑的目光,相反,倒是应当接纳并尊重这个多元社会下的多元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