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睛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访日之行,被很多海内外媒体誉为中日之间的“融冰之旅”。而融化中日关系坚冰的其中一把“热火“,正是温总理对于安倍首相的许诺:中国同意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
朱鹮原产日本,后在日本灭绝。
从古至今,人与人的社会交际就崇尚礼尚往来,作为一个国家形象代表的政要们也是如此。在现代国际交往中,外交馈赠之物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友好往来的使者,除了纪念意义外,更象征着某种情感的承诺和表达。国家元首之间,往往就是通过互赠礼品来联络感情。在很多情况下,政要在选择礼品时更倾向于挑选最具本国、本民族代表性的物产。礼品的选择往往是无所不及,其中不乏以珍贵祥瑞的动物花木,作为外交活动中沟通、对话的中介。而中国领导人更是深谙此道。于是,“国宝”熊猫常常风光出访,其所到之处风头无人能及。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是在公元685年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当时,中国送给日本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有人考证说,“白熊”实际上就是大熊猫。在现代中外友好往来中,许多作为国礼出访的大熊猫抵达当地时,都受到“国家元首般的待遇”。如1974年,大熊猫“天天”和“宝宝”运抵联邦德国时,受到了“红地毯的接待”;1972年,熊猫“兰兰”和“康康”的座机一进入日本领空,就有一个战斗机编队在护航……
而最轰动的一次,则是35年前,中国向美国赠送的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送给中国人民两只在阿拉斯加州生长的寒带麝牛。在为尼克松举行的欢迎国宴上,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将送给美国人民一对大熊猫。很快,中国送美国大熊猫的新闻,成了美国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美国舆论评论说,周恩来总理通过可爱的熊猫征服了美国人的心。
中国领导人正是善于运用“国宝”外交,拉近了与其他国家人民的距离,而其能够善用“熊猫”外交取得成功,原因有四:其一,大熊猫是珍稀动物,物以稀为贵,以贵礼见真诚,是一种人之常情;其二,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它的唯一性就具有了一种国家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其三,大熊猫形象非常可爱,憨态可掬,拟人化的动作较多,对人类具有很强的“亲和感”,因而在观众中人气旺盛,大熊猫的“出嫁”或“出访”,往往会在异国引起举国若狂的观赏热,在一定意义上也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其四,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会徽就是大熊猫,使大熊猫成为野生动物的国际标志,也成为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理念象征,具有国际象征性。
当然,不论是熊猫还是朱鹮,这些“国宝”被赋予和承载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友好”与“和平”是它们永恒的主题。不论是哪种国宝,一旦被运用到外交场合,都寄托着美好的祝福。政要们也正想借此向他国人民表达和睦相处的心愿。对于“羞于开口”、“出言谨慎”的政要们来说,通过“国宝”隐喻的祝福,似乎比当面口头上说出来的祝福更具情意。而且,馈赠外交礼物时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味,往往是历史所难以忘怀的。《环球人物》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