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份世界最脏十大城市的“黑名单”上,曾被誉为“花果城”的山西省临汾市赫然在榜。
严峻的环境形势使临汾人如坐针毡。为了让临汾再现碧水蓝天,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个“中国污染第一城”正艰难走在破茧重生的路上。
因煤而兴 “花果城”不再
上世纪80年代,临汾因果树满城,成为闻名全国的“花果城”。如今美丽的“花果城”风光不再。
临汾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38种,仅煤田面积就有1.5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煤炭总储量达960亿吨。
丰富的煤炭资源带给临汾很大发展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大小小的焦化厂、炼铁厂等一哄而上,城区周边烟囱林立。到现在,临汾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当人们陶醉于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繁荣景象时,临汾已戴上了污染的“黑帽子”。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临汾市城区二级天数仅为14天,也就是说,当地人一年中只有14天能见到蓝天。
治理污染 壮士断腕难
2003年,中国重点污染城市名单排出,临汾成了中国的“黑老大”。当时,临汾市就痛下决心,要摘掉污染这顶黑帽子。
虽几经治理,临汾的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临汾市委书记王国正说:无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从执政理念、执政水平、执政责任讲,环保已成为临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2006年11月3日,临汾市襄汾县梁天宝苦心经营14年的铁厂被关闭了。临汾市大规模的治污行动从此展开。仅2006年,临汾市就取缔改良焦、土焦等大小污染企业306家,关停冶炼企业53家,关闭末位淘汰的厂子92家。
经环保部门监测,经过治理,临汾市大气质量逐渐好转,2006年二级天数达202天,终于摘掉全国环境污染第一的“黑帽子”。
尽管如此,临汾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对临汾市发出警告:如再不加紧治理,要被列入第二批区域限批名单。
面对警告,临汾市市长李天太表示,全市上下必须痛下决心,背水一战。再不重视起来,动真格的,将上对不起领导,下对不住百姓,是严重的失职。我们再不能心存侥幸,必须迅速采取强硬措施。
破茧重生 蓝天会有时
对繁重而艰巨的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临汾上上下下认识一致。只要领导重视就不难,只要全民参与就不难,只要部门联动就不难,只要依法办事就不难,只要企业家积极治理就不难。
今年初,临汾市将环境治理作为“市长一号任务”,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做好环保工作。同时,临汾市还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努力构筑新型的环境保护防范体系,今年预计退耕还林85万余亩。
目前,临汾市正按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使全市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协调推进。截至5月25日,临汾市区空气质量二级(良)以上天数达到103天,比上年同期增加36天。
临汾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治污,期待着破茧重生,还百姓蓝天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