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临渭人杰地灵,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催生了90万临渭人建设美
好家园的豪情壮志。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修道路,整村容,改农
田,建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大搞特色产业,使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
更加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 |
明晰思路新农村建设再擂战鼓在新农村政策的感召下,有着67万
农村人口的临渭人民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临渭区委、区政府领导及
时深入乡村,走村入户,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并进行了大量
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村一品’工程打基础,基础设施建
设求突破,村容村貌整治促启动,农民教育培训上台阶”的总体思路。
为了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区上共确定了5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特
别是辛市镇辛市、东四、里仁、马渡和新冯五个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
试点村的确立,更是形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5个
连片示范村建设规划已完成,已先后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路网
4公里,水站1座,铺设供水管网3.9公里,架设工业专线6公里,安
装路灯110座,绿化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撑起一片天要把新农村建设真正变成一个民心
工程,就必须立足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此,区上在多
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成产业”
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和“典型示范,服务扶持,考核激励”的具
体措施,重点在56个试点村进行,从而达到“兴一业,富一方”的目
的。目前,全区建成了以官道乡为中心的奶牛基地,奶牛存栏1.7万
头;以孝义镇为中心的芦笋基地;在官路镇、凭信乡一带建成5万亩棚
瓜基地等,初步培育形成畜牧养殖、时令水果、设施蔬菜、杂果、食
用菌、中药材6大特色产业,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60多个,大大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道路先行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近年来,面对各个乡镇基础设施
落后,资金短缺的实际,临渭区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他们从试点村入
手,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并实行“村村通”工程,制
定完成了全区通村公路建设五年规划。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对每公里水泥路补助2万元以上。2006年,全区165个行政村完成通村
公路项目142个,新修通村水泥路270余公里。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方面,区上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1100余万元,衬砌渠道100余公
里,新打机井53眼,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
一步改善;另外,区上积极争取省市农村“三室”、医疗卫生室、文
化活动室建设等专项建设资金,先后建成农村“两委会”办公室35个,
农民体育活动场所25处,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提升了
村级阵地建设标准。区上还投资对区内跨河供水工程及渭北饮水管网
进行更新改造,铺设农村安全饮水管道45公里,解决了1.5万人的饮
水困难及安全问题。
“两整”“三清”村容村貌换新颜安居才可乐业。为了给农民创
造一个舒心惬意的生活环境,使农民彻底告别“脏、乱、差”,临渭
区坚持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制定了全区新
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和农村改厕工作,以试点村和
集镇为重点,在全区集中开展了以“两整、三清、一加强”为主要内
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据统计,全区56个试点村共整治村
道158条,整修道路100公里,设立垃圾堆放点1020个,清理门前三堆
3200个,拆除违章建筑151处,接访并处理村民建房纠纷342起。全区
各乡镇都成立了有专门机构,对集镇卫生实行专人分段承包管理,并
与集镇门店经营户逐个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派专人定期清扫街道,
清理垃圾,一些长期在这里做生意的店主高兴地说:如今的集镇,再
不是原来的旧模样了……
(张矗 王安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