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认为,成渝两地首先应实现制度对接重庆、成都都是刚批准的新特区,一个地处山区,一个地处平原,其统筹城乡的实践各自具有典型意义,能够为全国各地提供多样化经验。成渝两地地缘相近,经济文化相融,有助于试验从一开始就在一个较为广大的范围内启动。
如何看待成渝两地共同投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义?“两兄弟”怎样携手完成使命?昨日,长期致力于成渝经济区研究的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接受了记者采访。
优势成渝各有典型意义
记者: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鲜经验,成渝两地有什么优势?
廖元和:一个地方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领域创造经验,城市太小不行,农村太小也不行,成渝两地都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具备“试验”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成渝两地一个地处平原,一个地处山区,其统筹城乡的实践各自具有典型意义,能够为全国各地提供多样化经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成渝两地地缘相近,经济文化相融,有助于试验从一开始就在一个较为广大的范围内启动。
利好改革是更强劲的动力
记者: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会给成渝两地带来哪些现实机遇?
廖元和:两地的探索必将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但我认为,建设“试验区”对两地最大利好不是具体政策、项目的支持,而是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以及由此激发的发展主动性。没有框框任你闯,意味着成渝两地可以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成渝两地发展实际看,体制机制障碍众多,改革是比投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共进首先应实现制度对接
记者:成渝两地怎样在这一“试验”中携手共进?
廖元和:首先应实现制度对接。例如两地都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打破城乡隔阂,促进农民向城市转移,今后可以尝试统一两地户籍制度安排,这样就能在更大范围内为农民向城市转移提供空间。“试验”既然以向全国提供经验为目的,就应首先在两地间融会贯通。据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