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潜移默化影响内地城市
记:以前香港人担心“一国两制”会改变香港原有制度,现在回头来看,香港原有的制度不但没有改变,相反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内地。
张:香港在世界上算是一个管制得非常好的城市,所以内地许多城市都说要学习香港。内地与香港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官员到普通市民,来香港都很容易,无论从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感受,内地同胞都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记:您觉得香港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内地学习呢?
张:香港交通非常好,是因为我们的车辆控制做得不错。香港1995年就有了廉价房政策,很成功啊,新加坡在学,内地城市也在学,因为内地很多人买不起房子。再比如在城市管理和土地运用与控制方面,香港也算是非常有效率的城市。我前几天刚从北京回来,从飞机场看到,北京机场里面的商店,就没有香港机场摆设得好看,这些都有得学。当然,我们也走过弯路,但纠正过来了,尤其是香港的廉政公署做得不错,(内地)把这些经验拿来参考,都是非常不错。
记:照此发展下去,您能预测一下“一国两制”的未来?
张:未来怎么样,这个还难说,我没有水晶球所以无法预测(笑)。但从目前来看,“一国两制”成功最直接的证明是香港人不再离开香港,对这个制度有信心。还有一个很清晰的轨迹是,1979年没有香港人到内地居住,上世纪80年代有没有?很少,但是有人开始回去开工厂,主要是回去发财。90年代,香港人开始在深圳买房子,包二奶也好,跟太太住也好,很多人周末开始在内地生活,还有很多人退休后跑到上海去居住。到2000年,许多香港人开始到内地去工作,落地生根。
记:看来势不可挡啊。
张:我跟你讲这个,说明香港人不担心,也不排斥内地了。
记:随着香港人越来越多到内地工作居住,会不会出现在“一国”之内“两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张:我讲了这么多,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概念。现在超过100万香港人回内地,不光是做事,而且生活在内地,也表明生活在香港这“一制”的人,也开始接受那“一制”。也许内地有些东西他们不喜欢,但是他们在内地可以住两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啊,坐车子去很远的地方玩。这样发展下去,两种制度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是否能完全一样我不好预测。
记:会不会殊途同归,最后过渡到完全一样的制度?
张:这个我不好说。关键是基本制度不一样,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还有一个就是法律制度,内地不会施用香港的法律,香港也不可能施用内地的法律。在我个人来看,再过50年、100年,两种法律体系都不大可能共融共通。
深港大都会圈方便资源流动
记:在你看来,深港两地要融合还有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深圳这座城市特别希望和香港早日融合,不知道香港的主流意愿如何?
张:港府的立场已很明确,要接受建立一个深港国际大都会圈,使资源流动更方便更自由。怎么安排实施,据我了解已经开始做研究。
记:您个人对深港之间建立国际大都会持什么态度?
张:乐观,持乐观态度。
记:按你的设想,(建立大都会圈)应该怎么做?
张: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知道有一个民间智囊在搞这个研究。我的看法是,首先双方的身份应该搞得比较清楚,在未来几十年可以肯定的是,香港人不会成为深圳人,深圳人也不可能做香港人,还是分开好,因为“香港人”的身份,有一大串的社会福利,短时间内深圳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记:可能不仅仅福利水平有差异,我听说香港地产商对于深港融合有点担心,怕更多香港人去深圳买房,会冲击香港的楼市。
张:所以说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不是“1+1=2”那么简单,深港融合得太快,短期内对香港的北部楼价会有很大冲击,这些问题我们是需要比较小心地去处理。
记:您是不是认为深港完全融合是非常困难的?
张:是比较困难,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也不能把两座城市的区别搞得太模糊,毕竟香港在国际上有一个特殊的定位。所以,我们还是想通过一个两方面都接受而且是最有利的安排,在保持各自制度前提下把两个城市的合作搞得更好,比如在生活上,是否可以多开一些关口,方便你到我这里来,我到你那里去,不仅香港人到深圳工作,深圳人每天也可以到香港上班。
记:有人提出深圳人用身份证就可以去香港,对这样的提议您怎么看?
张:我还没有清晰的立场。但听说有这么一个建议,说持深圳身份证的人士,可以自由到香港3天或者5天。我没有研究过,这是比较复杂的事情。因为每做一件事,都会对商业、工业等不同行业和阶层带来不一样的利益影响,这个要研究得很透彻。
记:那您觉得深圳和香港的合作,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人员流通。过去一两年,深圳和香港都在改善人员和货物的流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香港人可以用E道,买多一台电脑,就多了一个窗口,所以现在香港向内地的流通快了很多,而且皇岗口岸也实行了24小时通关,货物人员流通更加便捷。深港西部通道建成后,“一地两检”,人员和货物也会快很多。但是内地人还不能这么顺畅到香港,还是有待改进。
到深圳吃大江南北的菜
记:您本人经常去深圳吗?
张:要说明的是,我是不喜欢玩的人,所以很少去深圳玩,包括很多主题公园也没有去过(笑)。加上我现在小孩也很小,带小孩不方便。但不去也是不可能的,去深圳一般是几个方面,公干,那是没话说的;我喜欢吃,所以有时要去深圳吃一点大江南北的菜,四川菜我喜欢,因为香港没有地道的四川菜。深圳人来自大江南北,湖南湖北四川的,各省市的菜都有,我是喜欢吃的人,每个省市的都尝尝。不能去湖北杭州,我就去深圳吃“湘鄂情”或“西湖春天”。
记:除了美食外,深圳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您?
张:文化领域,这是对香港的一个吸引力,也是卖点。我见过深圳市的领导,也参观过深圳大剧院、图书馆,对于深圳的钢琴和动漫的发达程度也是有所了解的。我还写过有关深圳图书馆的文章,因为香港人也可以去深圳图书馆看书。我觉得,深圳和香港在文化领域合作也大有所为,因为香港没有大的文化场所,深圳的音乐厅要大很多,今后我们可以请著名的交响乐团,不仅在香港,也可以去深圳开音乐会,我们(香港人)也可以去深圳听音乐会。(停顿片刻)对了,我一两个月去一趟深圳书城买书。
记:深圳这座城市外地移民多,民间很关心城市的发展,还经常开一些有关深港合作的沙龙和讲座,您也可以参与进来,和深圳的民间智囊交流一下。
张:好啊,希望你们多邀请我去。
■ 简历
张志刚,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在香港成长。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获得社会科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学士学位。曾在香港电台工作四年。1990年至2003年,在一家跨国公司的香港分公司担任人士聘用顾问职务。其后任香港发展论坛总干事。2004年,张志刚加入梁振英先生任主席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06年1月1日起担任总裁。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付可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