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陶媛媛记者李海涛)要零花钱叫“补仓”,成绩差称“探底”,买东西是“投资”,家长控制零花钱叫“割肉”……就在“炒股热潮”近来风靡古城时,许多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孩子,耳濡目染沉迷股市的父母、老师的炒股言行和举动,不经意间在校园里掀起一股热学“股言股语”的热潮。
昨日,家住西安市刘家庄南区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几天前,在西安市东二环一所小学读二年级的女儿回来对他说,“这次测验我没考好,但是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我会努力,希望这次爸爸不要把我‘割肉’。”何先生一时间还未能领会意思,后来女儿解释“割肉”就是“吃生活”,对于女儿的这种表述,何先生无奈地说:“我自己是股民,‘割肉’我当然明白,但是从没想过孩子也会这样用,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女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会活学活用这些股票术语。”据何先生讲,上周末的时候,邻居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向父母伸手要钱时更是语出惊人:“我‘投资’了一辆电动小汽车,导致我‘清仓’了,你们能不能给我‘补点仓’?”何先生认为,根据他女儿的表现推断,邻居家孩子出口成章的“股言股语”,很明显都是从学校里“批发”来的。
祭台村小学语文老师张某就曾亲耳听过班里学生的惊人之语。“由于妈妈近期对我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我的学习成绩几次‘探底’,这次‘利空’让我第一次收了一条‘大阴线’。不过我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以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买盘’,坏的习惯索性‘停牌’,这样成绩会有所‘反弹’,成为一只‘蓝筹股’。”就此,记者咨询了一些儿童心理专家,了解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关注的,但目前很多父母关注股市多于关注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为了引起父母的重视或者得到与父母交流的平台,因此会在有意无意中模仿父母语言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