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90后”出生的这一代的中考学生,其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试图表明:我的考试我做主。(见2007/6/15本报A13版)。但羽翼未丰的他们,在准备展翅飞翔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困惑和无奈,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杨雄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虽然都是独生子女,但90后一代和70后、80后相比,变化真是非常非常大了:“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上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他们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父母辈。”另外,“他们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社会上的某些现象也让他们对忠诚不太感兴趣,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
的确,如今的孩子既单纯又复杂:单纯在于他们仍是孩子,复杂在于他们的想法已经令人琢磨不透。然而,当父母的往往没有认真思考这一代孩子身上的新特征,仍沿袭旧法,把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带给自己的孩子。于是,中考前夕,在有关报考志愿等问题上,家长和孩子出现的分歧,明显突出起来。一边是家长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另一边是孩子的消极抵抗。显然,这种矛盾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这不仅激化了代际矛盾,更可能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妥善化解这种矛盾,尤其是在中考前后这段时间,大大考验着家长的智慧和主动性。在笔者看来,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企图支配孩子的选择。一些家长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是一种“自私”。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受教育者的意愿,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则。这对孩子不公平,也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其次,学会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家长应该平等与孩子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一切,这样就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相信伙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中考这一人生首次重大的考验里,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伙伴在一起,是最好的解压、减压办法。孩子们在网上为自己加油、相互之间鼓励学习等,比家长、教师说一万句“别紧张”的作用要大得多。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九十年代的孩子仍旧处于独立与依赖、理想与现实、自负与自卑、沟通与封闭的矛盾之中。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孩子成长之福。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家长要根据90后孩子的新特点去积极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