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群众,他赤子丹心,满腔热忱;对腐败分子,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对家人亲属,他两袖清风,安贫乐道。在基层纪检岗位上,他始终坚守反腐防线的铜墙铁壁。他就是“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现任湖北省鄂州市监察局副局长的佘太和。
我不得罪他们,就要得罪人民
在今年3月担任市监察局副局长之前,佘太和在市委政法委纪检组干了10年副组长、组长。这期间,他办案79起,处理80多人。
2000年6月,个体业主王海民为了讨回1万元的货款,伙同他人将债务人的妻子劫持并强奸。梁子湖区一名领导为王海民打招呼,要法院“判轻点”,法院收了王家6万元“赞助费”后,仅以非法拘禁罪判处王海民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三年。
这个案子很棘手,涉及公检法三家,查下去必然得罪一些人。但时为副科级干部的佘太和二话未说,带领专案组深入到距市区50公里远的案发地点,住进一家简陋的小旅店办案。经过艰苦的调查取证,王海民被抓回,改判了7年有期徒刑,其3名同伙也一一落网被追究法律责任。
鄂州市检察院反贪局一名副科级检察官,曾凭一张1万元欠条找当事人索要了两万元,但接受调查时拒不承认。2002年,案子交到佘太和手上,佘太和先问他为什么给一个非亲非故的人送东西?问得他直冒冷汗,然后乘胜追击:“你拿了钱为什么不还欠条?”这名检察官来不及思考,慌忙解释不给欠条的原因,说了一大堆才回过神,可为时已晚,最终心服口服接受处理。
在佘太和面前,糖衣炮弹没有用,威逼恐吓也没用。在1997年冬天的一个黄昏,佘太和正在厨房做晚饭,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一颗气枪子弹从脑后擦过,钉到墙上,另一颗击碎窗玻璃,钉到窗框上。
身体不太好的妻子吓得泪流满面,佘太和一边安慰她,一边坚定地说:“既然干纪检工作,就决不能被子弹吓倒!”
无私无畏,有勇有谋,这就是佘太和的真品格。
群众的事,事事要有结果
2001年,鄂州市气门挺杆厂资产被卖,下岗职工却没拿到分文补偿,600多名职工意见很大。2004年初,佘太和受市委之命带专案组进驻气门挺杆厂,住进了一间原来存放水泥的破平房里办公。
看到专案组住破屋、吃冷饭,办案一丝不苟,职工们疑虑渐消,他们从家里找来硬纸壳堵住窗户,每天都有人自发送来热气腾腾的菜汤。
群众信任了,办案线索自然就多起来。佘太和最先从那些已被翻烂的账册中找到疑点,根据群众提供的情况,将“失踪”了两年半的原财务科长从湖南娄底市抓回,取得了核心证据,并揭露出所谓“好厂长”的真面目:连下岗职工每月50元的“活命钱”都贪污!他前任的三任厂长、副厂长,都存在受贿、贪污、失职等问题。
抓到这批蛀虫,追回了1000万元的资金,气门挺杆厂顺利改制。当佘太和宣读调查报告时,被职工们热烈的掌声打断了20多次。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事事要有结果”,这是佘太和长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在纪检岗位上工作十余年,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件700多件次,基本上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很多上访群众直接点名要他办案。
心系群众,百折不挠,这就是佘太和的成功要诀。
物质生活的穷人,精神生活的富翁
佘太和至今住在20年前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里,水泥地、石灰墙,家具掉了油漆,冰箱锈迹斑斑,上班下班甚至出门办案,总是蹬一辆旧自行车。佘太和家的铁门常年紧闭,送礼说情的人敲不开,亲戚朋友也很少来。大事小事,他从不请客。
即使办案子,佘太和也很“小气”,能省就省。2003年11月,他带领两名刑侦队员到新疆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挤大篷车,吃大排档,住路边店,来去十多天,三个人只花了6000元。
佘太和办案十余载,先后收缴过数百万元的违纪违法资金,每次都是一分不差地全额上交。很多干警开玩笑,跟着佘太和跑案子,是“萝卜泡酒,不像人参(人生)”。
他把家庭支出的重头全部花在自己和女儿的学习上。1997年,他一口气买了两台电脑,一台放在家中,一台供上清华大学的女儿学习。去年他自己又买了便携电脑和数码相机,这些设备助他办案时调查取证,公文写作总比别人快。
“看物质生活,我是穷人,但看精神生活,我是富翁。”佘太和对记者说。
勤俭朴素,情操高尚,这就是佘太和的生活写照。
新华社记者张先国
据新华社武汉6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