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剧、作家、推销员、设计师……未满16岁的王涛(化名
)怀揣的种种梦想,就在3天前他拿刀砍向母亲的时候彻底破灭了。
一个寻梦的少年,为何如此惨无人道地蓄谋杀害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知道杀人偿命,但只有这样做,我才能获得自由,才能完全解脱!
”王涛反复对记者说的这句话中所宣示的仇恨心态,令人极度震惊。
他向父母举起了屠刀
一个月前,住在广州瑶台向阳大街6巷21号出租屋协助父母做生
意的王涛开始策划谋杀父母。6月7日,他曾准备用铁锤砸父亲,但因
想到父亲会“很痛”而未实施。
6月12日下午,父亲外出进货,家里只留下他和母亲。王涛又一
次开始实施“计划”,并告诫自己这次一定要“意志坚定”。于是,
他拿起木棒朝母亲使劲打去,母亲惊讶地喊:“你打我干什么,我是
你妈啊!”但连续几次重击终于使她昏厥,王涛继而用菜刀向母亲颈
部割去,直到确认母亲死亡。
半小时后,回家的父亲发现了一切,当即准备报警,王涛又用菜
刀砍向父亲。父亲受伤后夺门而逃。案发后的王涛畏罪潜逃,公安部
门于13日凌晨将他擒获。
面对记者,王涛不回避任何提问。
记者:你为什么要杀你母亲?
王涛:因为我恨她。
记者:你为什么恨她?
王涛:因为她限制我的自由。
记者:你知道杀人偿命吗?你后悔吗?
王涛:我知道,但我不后悔。
这是为什么
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外科大楼五官科住院,刚脱离危险期的王
涛父亲对记者说:“我们农村人认为赚钱给儿子建了房子,娶了媳妇
就是对得起他了,其他的从来没多想过。”他反复说着一句话:“我
真想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的确,父母在经济上给了王涛很大的满足。没来广州时,父母虽
然回河南看他的次数少,时间短,但每次总是从广州给他带一些“稀
奇玩意儿”;王涛说,到广州后,“我缺钱就在他们钱包里拿,拿多
少他们根本不管。”他很多同学都没有他的钱多。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王涛感到亲情的温暖。他说,近16年来,他
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4年。从刚有记忆时,父母就远赴广州
打工,他被留在了河南安阳老家,托付给70多岁的奶奶抚养。
陪伴王涛童年的是冷冰冰的电视机,他鄙视课堂里所学的一切,
“课本上的东西,我在电视上都可以学到。”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年
迈的奶奶生了重病,再没有能力照顾他。2003年,母亲把他接到了广
州。与父母的重逢,没有给王涛带来任何喜悦,除了感到陌生,还开
始“生厌”。这种陌生和厌恶的情感竟然在短短4年间演变成了“仇
恨”。
王涛跟随父母做烧烤生意。从晚上9点到凌晨3点,他都要在父母
所经营的烧烤排档,给客人端茶送水,或送货到家,直到凌晨4点。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王涛所要的。他喜欢写作,闲暇时开始构思小
说。他说,在他头脑里已经构思了8部小说,开始动笔的已有2部。他
尤其对历史感兴趣,他把自己撰写的小说起名为《宋王传奇》,并以
南北朝为历史背景,认为目前描述这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并不多见。他
希望自己的小说能被拍成电影或出版。
在王涛的印象中,父母仅给他送过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还是他主动要求的,因为他想了解南北朝的历史,进而完成自己的小
说。当时父亲还很费解地问他:“你买这个干什么?”他也曾经把自
己的想法跟父亲谈过,还把自己小说的开头拿给父亲看,第一次父亲
表扬了几句,可后来,父亲只是随手翻翻,没有表现出更多在意。从
此,王涛再也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对父母讲,认为“说了也没有用”。
王涛说,每次在烧烤排档帮忙时,母亲总是当着很多客人的面责
骂他,甚至用很鄙夷的眼神看他。这让王涛感觉“很伤自尊心”。“
他们的生活乐趣就是做生意赚钱和买彩票想中奖。”
他说,唯一自由的时间是每天下午5点半到晚上8点半。他可以在
这段时间去上网。只有在网上,他才有机会跟家乡的同学聊天,告诉
他们自己的想法。可是就连这个小小愿望也被父母经常责备。
没有上学,更没有同学和同龄伙伴。王涛用“孤身一人”形容自
己。
王涛认为父母是扼杀自己自由和梦想的罪魁祸首。长期孤独,对
生活的不满,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望,种种情绪终于积累成了对父母
的深刻仇恨。“只有杀掉他们,我才能完全解脱。”他得出了这样一
个荒谬而罪恶的结论。
社会该为王涛的悲剧负什么样的责任?
王涛用“等待梦想”为自己的博客命名,他在博客里说自己是“
寻梦之人”。他告诉记者他想当导演、编剧、作家、推销员或设计师,
可是“梦想很大,现实很小”。
当“等待梦想”遭遇“教育真空”,社会将为王涛的悲剧负什么
样的责任?
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主任李伟成说,像王涛这样的从留守儿童
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长期处于教育“真空”,政府尚无专门的部门
对这个群体进行管理;而现阶段的政府部门对外来工“管”得多,服
务、帮助得少。李伟成说,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目前有39.2万名义务
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弟。按政策,外来工子弟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
办教育为主,广州需要多盖400所学校,教育部门面临很大压力。但
实际上广州市难以也还没有对庞大的外来工子弟提供公办教育,对于
大城市来说,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正在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问题。
广州市青少年文化宫副主任陈冀京说,尽管王涛的悲剧是一个极
端的案例,但仍能反映出多数外来工子女潜在的心理问题。在农村,
他们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有严重的“疏离感”,认为父母亏欠自己,
甚至怨恨父母;来到城市后,他们觉得与城市孩子差距大,是“边缘
人”,自卑感强。于是他们把所有的不满转化成与父母的对抗,一旦
父母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就很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如同“定时炸弹”
拉开了导火线。
专家建议借鉴香港的做法:政府鼓励相应的社会工作机构在对外
来工子女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基础上,向他们提供适应期内的专项培训,
包括语言、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为他们尽快融入大都市的生活,
特别是心理上融入新的文化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一些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应免费向外来工子女开放,政府还可为他们提供一些如《
生活指南》《新市民须知》等城市生活指导性的册子。同时,公办学
校要降低门槛,让外来工子女就读;大力扶持外来工子女学校,加强
对其教学指导和管理督导,对主动承担部分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学
校给予补助。
(新华社记者 郑天虹 肖文峰 据新华社广州6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