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流动沙丘已经越来越少了。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李彦宏
“现在已经看不到当年黄羊滩漫漫黄沙的影子了。”从小在黄羊滩边上长大的田宝军站在黄羊滩上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洲中,深有感触地说。
6月15日,吹着凉爽的风,驱车奔驰在张家口市宣化县黄羊滩上纵横交错的石子路上时,周围全都是绿色,感觉像是置身于茫茫的大草原。
黄羊滩,总面积14.6万亩。据宣化县有关资料记载,它最初为疏林草原,晚唐时曾是沙陀国晋王李克用的牧马场,直至100年前,这里仍然山泉清澈、林草茂盛。
可到了近现代时期,黄羊滩却几乎成了沙漠化土地的代名词。每年春季,沙尘肆虐,黄羊滩黄沙直逼北京,成了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罪魁之一。
“小时候,黄羊滩一眼就能望到头,全都是黄的。”39岁的赵海军是黄羊滩边上许家堡村的农民,对于黄羊滩童年的记忆,赵海军的脑海里都是黄色和了无生机。
曾经,黄羊滩上有4个村庄,农民们不断地开垦土地、过度放牧,这成为黄羊滩生态恶化的最直接因素。而黄羊滩生态的恶化又让生活在它周围的百姓深受其害。
“每年春天种地的时候,黄羊滩的风沙刮得最厉害,沙子打得脸生疼,眼也睁不开,满嘴都是黄沙。等到了地里的苗长起来点了,黄羊滩一刮风,苗不是被沙子埋了,就是让沙子打得全都是窟窿,那时候地也没法种。”赵海军说。
“就在黄羊滩治理前的那几年,村里上千亩的地都沙化得厉害,要是不治理,这两年这些地肯定都不能种了。”田宝军生长于黄羊滩边上的田家坊村,后来到了城里工作,但他对黄羊滩却没少关注。
“对黄羊滩的治理就没有间断过”,宣化县国营林场的场长李澍贵介绍,“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等多方面的原因,治沙速度缓慢。”到了2001年,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投资,开始了黄羊滩的治沙绿色工程。到目前为止,该工程已经先后实施了两期,共治沙2万余亩。
乔木、灌木、草在黄羊滩上密密地扎根生长着,远远望去,黄羊滩与普通的平原、草场几乎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拨开这些植物茂盛的茎蔓,却能看到,在其根部全都是黄沙,而只有看到这些才能让人相信,这里曾经是无际的沙地。
如今黄羊滩茫茫的绿色中间,远望去一两个黄色的大包十分惹眼,走进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大沙丘。同行的宣化县国营林场的场长李澍贵介绍,这个大沙丘就是流动沙丘,在黄羊滩上曾经有4万多亩的沙地都是这样,而今流动沙丘面积不足200亩,就这200亩还是刻意留下来的,以让人们能够了解到当年黄羊滩的模样。
除了流动沙丘之外,对于黄羊滩地貌的表述还有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到目前为止,在黄羊滩上的固定沙地已经达到了整个滩面积的一半。固定沙地顾名思义就是固定下来的沙地,不可能再退化了,而半固定沙地则是随着气候变化而可能随时变化的。李澍贵对记者说,现在半固定沙地也不多了。
“以前,每年春天一刮风,村里都快让沙给埋了,院里、房上到处都是黄沙。”在外工作后不怎么回家的田宝军说,“可这几次回去,风很大,沙却几乎没有,觉得挺意外。”治理黄羊滩后,周围老百姓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