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6月18日电(记者杨霞)因无钱治病、绝望中做出了捐献遗体器官志愿的“爱心少女”张婷,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复杂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后获得了重生,18日康复出院。她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心肺移植存活患者。
来自湖北省襄樊市的少女张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去年夏天经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重度)。因为手术治疗至少要40万元,家境贫困、年仅16岁的张婷选择了放弃治疗。她探亲来到广州,在媒体上看到了广州一名60岁妇女脑死亡后捐出5个器官挽救了7位病人生命的报道,萌发了死后捐献遗体器官的念头。去年11月她在父亲的陪同监护下,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站签订了遗体捐献意向书。
张婷的爱心让人感动,也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各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其收治入院,社会各界为她捐赠了30多万元。今年1月,她接受了高难度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张希教授介绍说,术后张婷恢复情况比较理想,术后早期的出血、排斥、肺不张等难关都一一闯了过来,术后两个月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她家庭的实际困难,术后必须每天服用的抗排斥药费用高昂,广东一家医药企业免费赠送部分抗排斥药物。但是3月底开始,张婷出现呼吸道症状,很大可能既有感染又存在排斥,这是器官移植临床的棘手问题。在拟定了加强抗感染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后,五一长假期间,张婷的病情又出现了变化。5月15日,医院为她进行了左肺大泡结扎术,其他治疗也慢慢取得效果。目前,张婷的恢复情况良好。
18日下午出院前,张婷与父母亲手向医院赠送了镜匾、锦旗和感谢信,感谢给予了她第二次生命。她摘下口罩看起来气色不错,行动自如。医生表示,出院后她每天仍需服用抗排斥等药物,仍有待社会援助。
心肺联合移植术是心脏外科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张希教授说,在我国内地目前已经进行过20例左右的心肺移植手术,存活期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有7例,据医学检索,张婷是目前全国年龄最小的心肺移植存活患者。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