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人才开发中的“绍兴现象”(图)

2007年绍兴新春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袁 云摄

  这几天,绍兴市人事局的同志正在紧锣密鼓,紧张筹备——几天后的6月23日,“绍兴网上大学城”将正式开通——这个把绍兴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近400家高校紧紧联在同一平台的人才开发“大动作”,在全国尚属绍兴首创。而同时启动的“越州人才论坛”还将迎来各方专业人士,为绍兴人才开发“会诊”献策。

  在浙江绍兴市,“人才”正日益成为“曝光率”极高的关键词。
两组数据,耐人寻味:

  ——截至2006年底,绍兴市各类人才总量达49.9万余人,增长11.9%,占全市总人口的11.48%。3年来,全市光引进的人才就近6万人,其间,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近1600人,其他类型用才方式尚不在内……

  ——2006年,绍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78亿元,同比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68亿元,增长22.5%;进出口总额达139.5亿美元,增长33%;下辖5个县(市)均位列全国百强县;浙江民营企业100强中,绍兴就占据37席……

  人才,对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绍兴人眼中,没有人才,便不会有绍兴的今天,更不会有绍兴的明天。

  谋 势

  人才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名城绍兴,代不乏人。古有王充、王羲之、陆游等一代宗师,近育蔡元培、鲁迅、马寅初等群伦表率,为绍兴赢得了“鉴湖越台名士乡”的美誉。

  一般人印象,绍兴似乎缺什么也不会缺人才。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近些年的发展数据显明:绍兴不光缺人才,而且一度还患有严重的“人才饥渴症”。

  从人才密度的维度看:国际公认的地方经济腾飞所需的人才密度标准为7%,而绍兴2002年底的人才密度仅为4.7%;即便在省内,也低于当时浙江4.9%的平均水平。

  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人数看: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绍兴仅为2248人,低于全国3611人和浙江3196人的平均水平,全省11个地市中列倒数第四。

  从人才总量与增速看:2000年底,绍兴市人才总量为17.1万人,同处“长三角”的台州市为16.5万人;仅仅过了两年,这一数字就变为绍兴:20.4万,台州:23.6万——台州人才增量是绍兴的2.2倍。无独有偶,另一“长三角”重镇苏州的总人口为绍兴的1.3倍,但人才总量却是绍兴的2.3倍。

  ……

  “绍兴要有危机感!”绍兴市委、市政府清醒看到:人才资源是绍兴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第一资源”!人才战略则是推动绍兴发展的“第一战略”!

  “要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贤引才,像抓经济投入一样抓人才投入,像抓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一样抓人才资源的开发。”市委书记王永昌放言:在绍兴,人才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的确如此。历史上,绍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2003—2007年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实行绍兴市高级专家制度暂行规定》……几年来,绍兴审时度势,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人才战略。仅2004年一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文件就达十几个之多,而具体的人才开发举措更是不胜枚举。

  绍兴人才开发,开始发力加速!

  引 凤

  像“招商引资”那样“招贤引才”

  良禽择木而栖。与资金等要素易往“低处”流不同,人才资源往往汇集“高处”。唯有外向引才,才是出路。

  绍兴敢于引才!

  ——每年一度举行的浙江赴京招聘会,绍兴的用人单位都当仁不让,稳据全场1/4—1/6的席位。

  ——绍兴还把触角伸向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2006年6月,绍兴14家上市公司、11个博士后工作站、5所院校、11家列绍兴民营企业50强的企业,一气在上海市人才市场推出1007个职位,吸引了沪、苏等地大批中高级人才的眼球。结果,当天进场3150人次,达成意向826人,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者众多。

  ——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绍兴国外引智的力度毫不逊色。浙江永通印染集团,在“中东黑”特黑布着色差问题上攻关7年,试验无数,始终未果,只能望“利”兴叹。2005年,公司引进韩国专家金海振。这位曾在韩国多家大型化纤、染织企业担任技术要职的“外来和尚”,仅仅两周就让永通生产出了一流的“中东黑”,一举化解“七年之痒”,年利润以千万元计。2004年以来,市委人才办每年都能收到20—30项企业引入国外人才的申请。仅2006年,全市申报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就达7项,回绍创业留学生26名,申报引智项目45项。

  ——绍兴下辖的各县(市、区)人才市场建设也快马扬鞭。实力强劲的绍兴县倡议建立的全国十强县人才市场联盟,已与上海人才市场、湖北人才市场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据统计,2006年绍兴市共举办13场大型人才交流会,招聘次数和规模都创历史新高。

  绍兴也善于引才!

  城市区位、规模等不足,使绍兴在吸纳高层次人才方面“魅力”有限。“何必一定要人才举家迁来?只要能为绍兴服务,在哪里、以什么形式服务,并不重要。”市长张金如的观点代表了绍兴政界、企业界的主流意识:与“长三角”一线城市进行人才竞争,必须灵活运用引才手段,搞“错位竞争”。惟如此,绍兴方能从“大树下面难长草”的逆境中成功突围。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绍兴在采取毕业生招聘型、同行引入型、带项目引进型、对口调入型等刚性人才引进方式同时,秉承“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原则,渐次开发出课题攻关合作、委托开发、挂职锻炼等28种“柔性引才”方式,全方位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绍兴。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堪称为绍兴这样的中等城市“量身定做”的引才良策。

  目前,全市1000多家企业已与全国3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各种人才合作关系。甚至,“柔性引才”的“橄榄枝”还伸到了海外,仅绍兴县就有34家企业“柔性”引入来自23个国家100余名紧缺人才。

  搭 台

  你有多大才,我给多大台

  引才之效,在于释放人才之能。以民营企业为用人主体的绍兴,用人机制灵活而务实。“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平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建平笑言:在绍兴,不愁人才找不到“发光”的平台,就怕你没有看家的本事!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杜鹏,曾在上海应聘多家大公司,终因缺少工作经历,被要求从基层做起。然而,已经32岁的他希望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绍兴华汇集团给了他一个惊喜:集团一录用杜鹏,便放手交给他一个10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杜鹏顿觉找到了事业的空间。

  “绍兴的资源配置条件虽然比不过上海,但这样的拼搏机会却很难在上海找得到。”入主“华汇”仅3年,杜鹏已主持、参与设计了好几个大项目,事业蒸蒸日上。

  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创园区等创业平台建设,绍兴市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舞台。

  几年工夫,绍兴的产学研合作成效开始逐渐凸现。2006年,绍兴市有50余家企业与浙江大学签订科技开发的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交易额达8070万元。在袍江工业区组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与江南大学联合,举办食品、生物技术及精细化工项目两个专题对接会;在越城区合作建立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3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各种人才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关系。随着大批科技成果在绍兴“生根发芽”,域内人才也在这一过程中定位自己的创业坐标。

  上虞市浙江阳光集团招收的博士杨宏,完成了金囱灯电子振流器的设计开发,不仅克服了“声共振”这一世界性难题,也填补了国内光伏照明领域的多项空白,不久前产品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采用——这也成为绍兴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经典范例。一般人很难想象:小小的绍兴城,竟在几年间“冒出”1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进站博士后20名,占去浙江全省的1/6,这便与绍兴不断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不无关联。“博士后研究人员每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市财政就无条件资助3万元。”绍兴市人才办的同志表示,仅从这一点,市里的支持力度就可见一斑。

  同时,科技孵化器建设有效推进。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绍兴全市共有在孵企业216家,研发人才739名,在研项目200项,获授权专利84项。

  此外,产业共性研发平台建设也初见成效。全市8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数量,稳稳地走在全省的前列。

  重 奖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干成事、给回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些人才开发理念,在绍兴颇为流行。

  绍兴上下充分认识到,人才投入是最大效益的投入。一个具有相当张力的变化便是明证:市本级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已从2004年的500万元递增到现在的1000万元,而全市每年可用专项资金更是高达3100万元。

  由此,重奖人才似乎便成了题中应有之义。2006年新春茶话会上,市委、市政府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5名优秀人才,每人奖励2.4万元。

  不光舍得掏“银子”,绍兴还多管齐下,着力构建精神、物质两结合的人才奖励机制。譬如,每3年评选一次“绍兴市高级专家”,市里除对获得者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外,还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年根据销售量分别授予企业经营者“绍兴市经济发展优秀人才”、“绍兴市经济发展杰出人才”、“绍兴市经济发展功臣”等称号,奖励5万—100万元;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的前5位科技人才奖励12万元。此外,高层次人才受惠更多:每年可有1次以上的外出疗休养机会,接受一次全面体检,与市管干部一起听取市委中心组专题讲座,参加一年4次的领导干部艺术鉴赏活动……

  政府如此,企业亦不例外。近年来,绍兴积极引导企业改革分配制度,力求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

  在去年上海“相马”的绍兴企业家中,不少人都“怀揣”四五十万元年薪的职位。开出50万元年薪寻找总经理的浙江水大布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董事长冯水大表示,如果50万元年薪能换来2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值!

  留日博士贾正余的归国经历也颇具标本意义。浙江三花集团在筛选新投资项目时,敏锐捕捉到贾正余研制出ALT系列汇漏检测器的信息。多次接洽后,终被感动的贾正余落户新昌。随着项目开发成功,集团经济效益一路飙升。而担任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投资部副部长、总工程师等要职的贾正余,如今也拥有了集团40%的股权,折合资产总值达400多万元。

  创新完善分配机制,引导企业采取项目承包、奖效挂钩、技术入股、效益分成、高标准住房、沉淀福利、股权期权等方式,大大促进了人才技术、管理的资本化,也有效调动了绍兴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潜能。

  活 水

  政府真重视,企业真用心

  3年前,精功集团引入了清华大学博士陈国栋。3年后,集团钢结构建筑代表性工程一个个响当当:举世瞩目的“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目前世界最高建筑——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内目前唯一的可开启式屋顶的钢结构工程南通体育场、高度为610米的广州观光电视塔……这些高难度项目上,都烙有陈国栋的印记。

  这样的人才开发“经典”,在绍兴绝非孤例。几年前还饥渴难耐的绍兴,如今,一池春水,缘何搅活?

  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重;阶段性基础教育与持续性终身教育并重;招商引资与招智引才并重;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重;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与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并重;优化创新人文环境,营造“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氛围……长期从事人才开发工作的同志掰起指头,细细数来。

  “在人才开发模式中,绍兴现象的出现离不开诸多因素的多维作用,但最核心的却离不开两条。”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毛瑞福指出,“一条是政府真重视,一条是作为绍兴用人主体的企业真用心。”

  几经砥砺终有成。如今,绍兴的人才开发已跃升新台阶,但绍兴的决策层并未沾沾自喜。相反,一种更深层次的隐忧愈积愈浓。

  仅仅一个多月前,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王永昌向全市干部大声疾呼:绍兴的发展,已进入一个不简单以数量论胜负、不简单依靠资源驱动、不简单靠家族式发展的时期,而是一个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更多人才、需要全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时期……

  人们注意到,2006年新发布的《绍兴市“十一五”人才规划》,清晰地描绘出未来几年绍兴人才战略的行进轨迹:“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9万人,比2005年的44.6万人增加约16.3万人……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杜鹏 | 贾正余 | 陈国栋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