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秋(前左)终于和家人团聚了。本报记者郭志昆/摄
本报记者郭志昆文/图满城县的宋喜秋是我省第一名被解救回家的“窑奴”,得到他回家的消息后,记者赶到满城,面对面了解了他几年来的辛酸遭遇。
6月17日一大早,正在山西洪洞县采访的记者接到保定一位女士的电话,该女士称他的弟弟3年前因抑郁离家出走到了洛阳,后来不知去向。18日本报发布了这一消息。19日上午,宋女士再次致电记者,说他的弟弟找到了,山西的民警刚刚把弟弟送回家。
1. 三年前离家出外打工
今年37岁的宋喜秋是满城县石井乡西于河村人,离婚后妻子离开了家,他和女儿与父母在一起生活。或许是由于生活的不如意,他渐渐地开始有些抑郁,也不愿与人交流。2004年3月25日,他说要出去打工,就离开家独自一个人走了。
宋喜秋失踪后的几年里,女儿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女儿很想爸爸,为了不让爷爷奶奶伤心,总是把思念深深地藏在内心从不告诉别人。宋喜秋的父母都是七旬老人,父亲的背弯了,又患了糖尿病,不能干重活。母亲的头发全白了,腰也直不起来,有类风湿的毛病,她还要做饭、照顾孙女,有时还要下地干农活。全家人主要靠种2亩地的玉米和小麦,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几年来,父母为宋喜秋流干了眼泪,逢年过节一家人都吃不下饭。风霜雨雪天气,想起有病的亲人还在外面受罪,心就像刀割一样难受。
2. 身现洛阳家人跨省寻亲
2004年4月,河南洛阳一派出所打来电话,称宋喜秋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家人十分着急,立即乘车赶赴洛阳,等他们赶到派出所后,宋喜秋已经离开了。原来,身无分文的宋喜秋无意中推开了一户人家的门,想讨口水喝。没想到那里刚丢了东西,宋喜秋被当成盗窃犯罪嫌疑人抓了起来,后来派出所弄清事实真相后,就把他放了出来。家人在洛阳市区红涧村附近打听时,得知人们曾经见到宋喜秋出现过。
前往的四位亲人在洛阳听到了最可怕的消息,那里经常有人被卖到山西的砖窑去干苦工,一去就很难回来。他们花钱印制了数千份寻人启事,从河南洛阳一路张贴到了山西晋城,在沿途的各个公安局和派出所都报了案,也没有得到宋喜秋的任何消息。一周之后,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了回家。
3. 窑工干活时经常挨打
记者见到宋喜秋时,发现他穿着新的衣服和鞋子。他的父亲宋德路说,宋喜秋是19日早上9时多由乡里的派出所民警送回来的,同行的还有一位山西的警察。刚到家时,家人都快认不出他来了,头发又脏又乱,胡子有两寸多长。家人给他洗了头、刮了胡子后,他才有了模样。
由于精神受到过刺激,回忆过去对宋喜秋来讲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他已经记不清是怎么离开家的了,3年多的时间,他只隐隐约约记得在一起干活的民工有山东人。对于如何到的河南,又如何从河南到的山西,他都不记得了。他只记着被人用汽车接到了所在的砖窑,每天早上5时多起床,晚上8时多才收工,吃的是馒头和面条,菜是最便宜的圆白菜,土豆都很少吃,从来没有见到过肉。窑场老板从来没有给过零花钱,想吸烟时也只能从老板手里买,老板直接给记账,前后见不到一分钱。
被解救出来前,砖窑有近30位窑工,大的60多岁,小的20多岁,主要是30-40岁上下的壮劳力。窑工们都住在窑洞里,每个窑洞里面住五六个人。窑工们干活时经常挨打,每天吃饭的时间很短,吃完饭就要马上干活。衣服又脏又烂,一条一条的,像个乞丐。由于宋喜秋不会偷懒,老板和包工头都没有打过他。
4. 回到家中吃上了团圆饭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突然有警察来到砖窑,对窑工们说,想回家的可以马上走,大部分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就走了。宋喜秋不知是真是假,怕因此挨打,就没敢说要离开。后来派出所又来人把剩下的10多个窑工一起都领了出来,安排在乡宁县一家旅馆里给大家检查身体,接着就分头把每个窑工送回家。有一位警察坐火车倒汽车把他送到满城县石井乡派出所,派出所派人把他送回了家。
他记不清砖窑的地址和窑主的名字,只记得工友中有一位贵州籍的“光顶”,今年有40多岁,名字也不记得,“光顶”为了早点逃离砖窑,没等领工资就跑了。他们后来走的几个人,派出所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和鞋子,给每个人都补发了工资,他领了2400元,是山西一位姓赵的警察直接交给他的家人的。
宋喜秋说在砖窑干活实在太累,再也不愿去了。父母语气肯定地告诉记者,即使家里生活再艰难,也不会让喜秋再去打工了。
当天中午,宋喜秋家的所有亲戚都赶了过来,大家一起吃了一顿盼望多年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