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十年,新的一代已经长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王轶庶/图 |
【香港这十年】东方之珠 中国光芒
香港到底在“一国”内和大陆融合到什么程度,在“两制”下如何保持和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特色,这仍是香港未竞的实验。
■1997年7月1日后,香港这个曾经靠地理上连接但政治上又游离于中国内地而积累财富的“东方明珠”,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我如何能去?
■“繁荣神话”的破灭,香港人以往以经济成就为支撑的身份认同遭受挑战。
■下一个十年时,香港人可能个个都是民主派,个个都亲中,香港将进入“光荣年代”。
1997年前,时任港英政府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花45分钟阅读从伦敦发来的电报,然后再花两个小时做一些相关工作。
现在,已经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的曾,再也不需要这样做了。香港除了宪制改革以外的一切事务,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是由香港自行决定。“我们现在比以前自由多了。”他说。
更多的自由意味着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角色巨变,也意味着更大的历史责任。
香港,作为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政经据点为宗主国利益服务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游子归来,成为一个日渐强大的祖国的一部分。当中国的和平崛起被广泛地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个曾经靠地理上连接但政治上又游离于中国内地而积累财富的“东方明珠”,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我如何能去?
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制度授权下,这正是摆在特区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如果说以前港英政府训练的官僚体系强调“正确地做事”的话,那么现在的特区政府更需要解决“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的人是领袖,是政治家。而回归后处在时代巨变中的香港正需要这样的领袖和政治家。
董建华,香港回归后的首任特首,弃商从政,为了“一国两制”的平稳过渡而“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只身空降到一个前港英政府留下的高官团队中。尽管在任时被人形容为获得的反对比获得的支持更多,但他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终将会被越来越多地发现。这其中包括,“一国两制”这项伟大创新制度成功实施,一个全世界最多元化的资本主义城市和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开始了良好的融合。
如何更快地融合,同时保持和加强香港的国际特色和地位,这个被金融危机、负资产、SARS和禽流感打乱了的探索,现在交给了香港特区政府的第二任特首曾荫权。从一位没有学历的警察的儿子成长为前港英政府里的三号人物,后在特区政府里从排名第二升至排名第一,其个人经历生动地诠释了“香港梦”。曾的使命就是,让香港继续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