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旬,佩雷斯以83岁高
龄竞选以色列总统并最终胜出。作为以色列政坛第一元老,作为担任过防长、外长及总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的政坛常青树,佩雷斯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想起他,常常会想起关于他的一个个称号。
第一个称号:“佩尔斯基”
当佩雷斯的名字在以色列政坛“驰骋”50多年之后,或许很少还有人记得这位老人人生中的第一个称号,当然更确切地说是他的第一个名字——佩尔斯基。
这个名字带着明显的东欧色彩,因为佩雷斯就是从东欧国家到以色列的移民。他1923年生于波兰的一个小村庄(现属白俄罗斯),1924年全家移居巴勒斯坦,1934年来到当时英国托管的以色列,之后在这里扎下了根。
不过,佩雷斯改名字则是从一种鹰那里得到了灵感。最初,佩雷斯曾在伊茨雷埃勒谷地的一个集体农庄里当牧童,那时的名字叫佩尔斯基。后来,一次外出远游中,他爬上一棵大树,结果不小心吓走了落在树上的鹰,一位同行的动物学家告诉他说:“这(鹰)是一只佩雷斯。”或许是对这样的鹰印象深刻,从此,他给自己改名为佩雷斯,这个名字也一直伴随着他走过了波澜起伏的岁月。
第二个称号:“以色列原子弹之父”
如果不是中东复杂而激烈的战争,佩雷斯也许没有从政,而是成为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他少年时学习十分努力,曾立志要当一名农业工程师。
后来,在风起云涌的犹太复国运动中,他成为以色列工党运动成员,还加入了秘密的犹太人自卫军。由于表现出色,佩雷斯受到工党领导层青睐,很快被吸收到工党的核心机构中,开始了职业政治家的生涯。
1947年初,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以本·古里安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领导机构加快了建国筹备的步伐。佩雷斯被指派参与负责从国外采购武器的工作,这项任命对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佩雷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为以色列1948年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佩雷斯以哈佛大学注册生的名义来到美国。表面上他是在这里留学,实际上,他是受古里安的亲自委派,到美国秘密采购武器。佩雷斯没有辜负古里安的重托和信任,他在美国的秘密使命完成得相当好。
此后,佩雷斯的政治生涯风生水起,尤其在推动以色列军火业的发展上功绩突出。1952年,他出任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同年底升为主任,直接掌管以色列军火工业的发展。在此期间,佩雷斯积极推动以色列同法国关系的发展,法国制造的大量先进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到以色列。
而以色列原子武器的起步,更是不能不提到佩雷斯的贡献。1956年7月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佩雷斯大胆提出以此为契机,从法国购进原子能反应堆,进而研制原子弹的设想,古里安也表示同意。在同年10月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充当了英法的急先锋。作为回报,在战争结束后,法国帮助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建立了以第一个大功率核反应堆,确立了其核威慑能力,佩雷斯也因此获得了“以色列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第三个称号:“中东和平鸽”
虽然曾经积极推动以色列军火业的发展,但佩雷斯深知,和平的甘霖对中东这片干渴的大地有多么重要。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而不懈努力,被誉为“中东的和平鸽”。
在国际社会看来,佩雷斯最闪亮的和平功绩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担任以色列外长期间,和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一起,积极促成巴以签署了历史性的和平协议。当时,佩雷斯是以色列中东和平政策的主要策划人,也是以色列同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各方谈判的主要代表,为以色列分别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因为这些艰苦而又意义重大的努力,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佩雷斯“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因为“奥斯陆协议”的签署,佩雷斯与拉宾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佩雷斯与约旦国王侯赛因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虽然中东和平进程此后因各种原因一度倒退,但佩雷斯没有放弃“和平使命”,还曾给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莫大的支持。2003年,在以色列政府为他80岁寿辰举办的纪念活动中,佩雷斯郑重指出,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当之无愧的。这一表态在当时的环境下给了阿拉法特很大安慰。那时,在以色列和美国的大力排斥下,阿拉法特在国际社会的处境日渐艰难,西方一些右翼媒体甚至要求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收回曾经给予他的和平奖。佩雷斯公开驳斥这一观点,对阿拉法特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公正的评价。
这样跨越民族恩怨的义举,对佩雷斯来说已非第一次。那时,面对以甚嚣尘上的驱逐阿拉法特的声音,佩雷斯多次站出来唱“反调”,力所能及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阿拉法特的声誉,尤其是为保护其生命安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当然,毕竟代表不同民族的利益,佩雷斯对阿拉法特也曾有过不少指责。不过总的来说,佩雷斯一直在以寻求合作而非对抗的姿态处理与阿拉法特的关系。2001年秋冬时节,在巴以新一轮冲突日趋激烈之际,佩雷斯还多次试图通过与阿拉法特的会晤来缓和局势。但由于沙龙对此并不支持,加上巴勒斯坦内部激进势力的蓄意破坏,他们二人虽然几度会面,却没能取得阻止冲突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性成果。即便如此,佩雷斯一直没有放弃对于中东和平的信念。
第四个称号:“政坛不倒翁”
“中东和平鸽”的称号让佩雷斯享誉世界,也让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和尊重。但是,在充斥着血雨腥风的中东冲突中,倡导和平的“鸽子”一度很孤独,也曾经一次次遭到挫折。
1996年5月,佩雷斯在和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竞争总理时,民意调查显示他明显占优,但这时却接连发生了多起自杀性爆炸。最终的结果,内塔尼亚胡以微弱优势战胜了谋求连任的佩雷斯。巴以之间原来倾向和平的天平,随着佩雷斯的离去开始向战争方向倾斜。正是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奥斯陆和平进程事实上被停止了。
但身为“政坛不倒翁”的佩雷斯,并没有因一次的失败而气馁。在1999年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使工党重新获得执政权后,佩雷斯又东山再起,在政府中担任地区合作部长。
2000年7月,佩雷斯再度尝试,代表执政的工党竞选总统,他的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卡察夫。然而,似乎是为了继续考验佩雷斯,就在他距总统宝座仅仅一步之遥时,血腥的爆炸又开始了,他的政治努力只能再次化为云烟。
不过,佩雷斯总是“愈挫愈勇”,每一次挫折之后,他都能迅速重新崛起。2001年之后的数年中,佩雷斯曾出任以色列外长、副总理,也曾因与沙龙不和而辞去所有职务;曾出任工党主席,也曾退出工党。沙龙继任者奥尔默特2006年率领前进党赢得选举后,佩雷斯又在新内阁任副总理。
从政半个多世纪来,以色列的众多国家要职中,佩雷斯就是没当过总统。今年,当他再度向这个宝座发起冲击时,60%的以色列人希望他能胜出。今年6月,最终的结果让这位老人和他的支持者都圆了梦,佩雷斯也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政坛不倒翁”的经典传奇,他或许还将继续在巴以和平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佩雷斯的中国情结:
会朗诵李白诗句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以色列政坛元老的佩雷斯,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许多中国名言警句和《孙子兵法》中的名言他都能随口吟诵。过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佩雷斯曾经坦言自己对中国的印象:“中国是一个真正对和平感兴趣的国家,它正在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无论何时中国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佩雷斯曾经说,在二战期间,几十万犹太人从欧洲移居到中国。在欧洲,有18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而在中国,却没有一个犹太人被杀害,因此他一直崇敬中国。
1993年5月19日至24日,佩雷斯首次以以色列外交部长的身份访华。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他非常激动,私下高兴地把这次中国之行喻为“圆梦之旅”。
1996年9月,以色列对华友好人士发起组织“以色列-中国关系促进会”,佩雷斯被推举为名誉会长。1998年4月,佩雷斯率领“以色列-中国关系促进会”代表团访华。在当时的答谢宴会上,佩雷斯即兴讲话,还吟诵了李白的著名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说:“每当读到李白的诗句,我都想起中国,向往中国。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感情。”
佩雷斯的爱情:
用《资本论》追到意中人
相比起深陷性丑闻的前任总统卡察夫,佩雷斯被以色列民众认为是“能够修复总统职位名誉”的人。他不仅从政多年没有丑闻,他和妻子携手62年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羡慕,也为他广泛树立了“好男人”的形象。
佩雷斯和妻子绝对属于一见钟情。每每回忆起和妻子索妮娅相识的日子,佩雷斯总是深情地说:“这一切就像梦一样。她看起来是那么漂亮——美丽的脸庞、可爱的两条小辫……我从第一眼就爱上了她,然后就开始热烈追求。”
最值得一提的是,佩雷斯追女孩的方式既温馨浪漫又独有特色,他给她读诗,然而,有时候他读的则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佩雷斯自信满满地说:“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对我们很有帮助。就这样,我们的爱情开始了。”1945年5月1日,佩雷斯和索妮娅步入婚礼殿堂,从此相扶相伴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
作为一位低调的女性,佩雷斯的妻子不喜欢丈夫的政治生活,但她同时也一直很清楚,丈夫这是在为国家服务,所以她总是默默支持着他。身为叱咤风云、深受爱戴的政治家,佩雷斯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一些聚会活动中,经常有女士主动和他拥抱、合影。在记者问他“妻子是否会因此吃醋”时,佩雷斯风趣地回答:“她没有任何吃醋的理由!她也看到了,不是我在聚会上亲吻女士,而是她们主动亲吻我;而且,我找不出拒绝女士亲吻的理由。这说明的只是良好关系和相互尊重。”
当然,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佩雷斯和妻子之间偶尔也会发生矛盾,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解决问题,从来不会牵扯进第三者。佩雷斯说:“家庭生活和政治一样,需要相互妥协。甚至那些不喜欢妥协的人,也必须习惯去喜欢它。”偶尔的矛盾归矛盾,其实佩雷斯很会心疼妻子,乐意帮妻子分担家务,如果妻子做饭,他会主动洗碗。
除了是当之无愧的好丈夫,佩雷斯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爸爸。温和的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从来不赞成严厉型。他说:“父母从没有打过我耳光,而我也没有打过孩子,这是家庭传统。”
他的孩子们尽管没人继承他的衣钵,但都各有所成。他的大女儿是语言教授;大儿子从童年起就喜欢与自然、动物有关的一切,所以后来开了兽医诊所;小儿子则自己开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