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寻求超值组合 对冲宏观调控风险
市场进入了一个略显焦躁的等待期,一系列宏观数据提升了市场对宏观调控措施出台的预期,市场普遍认为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抑制经济走向过热的可能,并对股市构成负面影响。
对当前宏观调控的三点看法:一、调控措施出台是终将要落下的靴子,这些措施的出台对抑制当前经济偏快、优化经济结构是有利的,对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二、在宏观调控压力下并非就没有投资机会,在经济增长良好、人民币升值趋势依旧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长期发展的潜力仍在,当前形势下,宏观调控对于上市公司内生业绩增长的影响也将是结构性的。三、当前宏观调控更多地针对实体经济过热倾向,对于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都是积极鼓励的。
“5.30”深幅调整之后众多绩优蓝筹再创历史新高的现象,表明业绩增长真实和持续的公司受非实质性政策影响是短期的。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若取消利息税对股市上升趋势影响有限
从逻辑判断,利息税取消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来自于:一是央行稳定居民储蓄,提升存款实际收益的需要;二是取消利息税,不会加重企业负担,是有利的选择;三是利息税取消,对于政府的税收影响并不大,通过印花税上调,完全可以弥补这部分的税收减少。
利息税取消,不会影响资金的长期配置取向。当前居民以货币资产为主的金融结构,必然向以养老资产、货币资产和证券资产多元的资产结构转化,储蓄向金融资产分流的大趋势仍将持续。历史上来看,利息税取消对于居民储蓄和消费意愿的影响有限。收入提升预期和财富效应,是推动居民储蓄转移的主要因素。居民选择储蓄还是投资,取决于市场变动,而非利率变动。当前,居民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股市的意愿仍然非常积极。
利息税取消不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因为机构投资者所参考的存款利率是不考虑利息税的;对于股票资产,利息税取消不影响企业财务成本,影响小于升息。资产收益比较,只是驱动资产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在最为关键的企业盈利驱动仍然非常正面的基础上,无风险收益率上升,对股票上升趋势影响有限。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在调整中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印花税出台后的波动调整期,市场结构性调整趋势显著,蓝筹股表现抢眼,这种调整正符合政府调控意图。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包含了过多的成长性预期在内,投资者似乎总是在用放大镜看问题。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出现拐点之前,估值和盈利水平不太可能成为改变投资者预期的主要因素,但乐观的估值水平无疑降低了证券市场抵抗外部波动风险的能力。
未来打破趋势平衡的因素仍将来自管理层对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调控,只不过后续的手段将会更倾向于市场化手段。可以预见,政府更多的将从改善证券市场供需不平衡的角度来抑制股票市场的过快上涨。具体手段将包括,加快红筹公司回归、加快企业债市场进程以及取消利息税等。
单凭CPI数据很难得出加息的结论,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出现了反弹,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决定了,上市公司利润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近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将对上市公司中期盈利增长形成支持。但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意味着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又将出台。对于后市,政府的政策调控只是着眼于控制和防范结构性泡沫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并非试图调控指数,影响市场的长期因素始终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情况。
6月份后半段到7月份,结构性的机会将是市场的主基调。A股市场的热点除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这一持续性主题外,投资者对于中报业绩超预期的公司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调控压力再度趋紧 适当降低仓位为宜
如果不考虑工行和中行的拖累,如今沪深两市股指事实上均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在经历巨幅震荡之后,市场对于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当股指重新回升到前期高位之后,市场化的调控压力不断出台已经在所难免,此次QDII管理办法的出台即是其内容之一。此外,由于6-9月份大小非解禁压力相对偏小,近期包括中石油和中移动等大型国企加速回归A股市场,也是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化手段之一。在这些市场化的调控措施中,H股市场将是直接受益者。
市场受新入市资金推动迭创新高,估值水平大幅抬高,特别是与H 股等周边市场相比,A股市场明显存在估值压力,QDII的全面推行将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大幅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后,H股市场不仅是“估值洼地”,而且也成了“交易成本洼地”,其对于A股市场的资金分流预期较为强烈,而且事实上已经吸引了A 股市场的部分资金。在5月份各类宏观金融数据公布之后,政府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势在必然。其中,针对实际利率偏低、储蓄资金大面积流向股市,降低或取消利息税已属必然;防止投资反弹和银行放贷冲动,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宏观调控政策也难免对A股市场构成压力。在政策利空风声再度趋紧的情况下,A股市场出现震荡可能性较大,通过适当降低仓位谨慎应对不失为好的防御性策略。但同时应该坚信,经济景气带动企业效益提高,许多行业和板块中报业绩超预期增长值得期待,4000点以上市场的估值压力更多地是静态压力,市场的上升趋势不会改变。
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