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政府处处为农民着想
同样种粮食,黑龙江建三江垦区和河南周口的农民,遭遇却不一样,对周口的农民来说,订单农业和最低收购价,就像是两道保险带,保证了他们能够从粮食中获得稳定的收入,实际上,记者还了解到,当地政府现在不仅帮助他们化解了卖粮的风险,还想办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体系,减少农民种粮中遇到各种的风险。
夏粮生产播种的时节,项城市郑郭乡的朱景续和所有的农民一样开始播种小麦,因为今年农民们购买了优质种粮,所有人都盼望着来年有一个好收成,今年3月,距离三夏收获不到两个月,一个意外突然降临了,河南的气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罕见的暖冬。
周口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张东良:“这个暖冬根据我们监测的结果,暖冬今年蚜虫发生,这个蚜虫计数比较偏高。”
在暖冬季节,小麦容易旺长,躯体过大,通风透光就不好,发生病虫害的几率非常高,麦蚜虫是小麦的天敌,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
张东良:“严重的时候,就可以造成绝收。”
即将到来的灾难,坐在家里的朱景续浑然不知,每天他还和往常一样忙着家务活,而此时,一个缜密的会议正在周口市农业局召开。
3月10日,一份来自河南省农业厅的紧急通知摆到了桌面上。
“预警就是监测,监测以后进行发出预警,发出情报,发出警报。”
4月12日,防止麦蚜虫的行动报告摆到了桌面上;所有的人一下子变得忙碌紧张起来。
从4月6日开始,整个周口市农业局就进入了应急的状态。
“这是情报,对待突发,有爆发性的。”
直到有一天,朱景续从村委会领回杀虫药时,他还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病虫害防治。
朱景渎:“遭遇虫害有药,打药。”
记者:“有没有损失?”
朱景渎:“没有啥损失。”
朱景渎:“政府卖的,有药,买的有药,他来指导,该打啥药打啥药。”
记者:“就是政府给你们指导该打什么药,这个卖的药物贵吗?”
朱景渎:“药不贵。”
周口市经历了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却迎来了丰收,自然麦播种1015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预计总产89亿斤,比去年增加7.2%。
半小时观察:粮食安全不能全靠农民
说起粮食安全,我们首先会想到农民,好像农民多种地,多打了粮,粮仓就能装的满满的,粮食安全就不会出问题。但从这几天的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种粮农民,粮食安全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运输、仓储、粮食加工企业,都是粮食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要想把它们串连在一起,真正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公平、完善的市场规则。如果大家都能依靠这个规则,从粮食生产中得到好处,运力不足、设备落后这些十年都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已经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还拿出了很多真金白银。如果能想办法利用市场的力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粮食生产,粮食就不会再让农民发愁,让政府担心了。
主编:周人杰
记者:王亚丹
摄像:李慧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