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近日,一位在珠三角和广西、云南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商,自述了亲身经历的楼盘开发“灰色产业链”。
这位姓蒋的房地产开发商说:“我从1992年开始从事商品房建筑行业。当年的建筑成本价不过350元/平方米至400元/平方米,房价1000元/平方米至1500元/平方米,建筑成本占房价的1/4,加上土地出让金,房屋成本价格也不过是房价的1/2至1/3。如今建筑成本比原来只涨了100元/平方米至200元/平方米,房价却比原来翻了好几倍,房屋成本只占房价不到20%。”
前些日子番禺包工头向媒体公布的商品房工程明细账,实际建筑成本是每平方米不过572元/平方米。蒋称,这是珠三角的价格,相比之下,中西部省区人工成本低很多,只有珠三角的1/2至2/3。
据蒋介绍,土地价格、开发成本是不少房地产商向外宣称“价格上扬”的最大原因。但实际上,土地“招拍挂”没有增加房屋成本,“暗箱操作”成为房地产商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
他称,“招拍挂”的项目一般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规模较小的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开发商与有可能参与的同行形成价格同盟,由一家公司竞拍下来后共同建设,但销售价格参照周边楼盘价格抬高。一种是规模涉及几百亩土地的项目,开发商往往事先做好评估部门、招投标审委会的“工作”,通过打压对手、减少竞争压力来降低潜在的成本风险。还有一种是获得规划部门的“风声”,在未来的黄金地段抢先低廉“圈地”。
蒋还透露,修改规划、楼盘测量时与测评部门“互通有无”,施工中滥用材料,这些都是房开商牟取高额利润的关键环节。因此,表面上看土地价格很高,但分摊到每平方米的价格就很少,原来建设20层高的楼盘可以建设到40层楼高,成本降低了一半,房价却涨了一倍。
而钢筋、水泥、板材、管线等,只要有出厂合格证,平时很少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建筑商往往把相对低廉的材料,恰到好处地在管线、窗框等不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上。由于数量巨大,所获得的利润也非常高。
他透露,实际上,面积越是大的楼盘,建筑成本越低,因为建筑商减少了很多钢筋、水泥、窗框、管道等费用,售价昂贵不过是迎合人们贪大求全的消费心理。
据市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