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启蒙时代》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引起部分读者追捧。同时许多读者认为小说讲述的故事不具普遍性,人物过多,加入了作者太多的议论,因而读起来缺乏快感。对此,王安忆昨天接受采访时强调,她只会坚定自己的写作理想,而不会迁就读者的阅读口味。
关于故事
个案不具备普遍性
《启蒙时代》是一部描写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小说,小说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上海,塑造了一群从高级干部公寓和市井里弄走出来的男人女人,解剖了南昌、陈卓然、海鸥、阿明等几个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与小说主人公南昌同时代的读者,在读完小说后认为,《启蒙时代》写的是“老三届”的故事,可小说对人的状态的描写、晚辈对父辈的拷问、环境氛围的再现等,都与他们当年所经历的有所不同。对此王安忆称,她的写作从来都是只注重对个案的描述,“这部小说并没有故事原型,许多情节都是我虚构的。因此,有读者硬要从中找到那个时代的感觉是很难的”。王安忆说,她叙述的故事只是她眼中的故事,很难说它能否代表那个年代,代表某一群人。
关于人物
可能存在处理失误
《启蒙时代》以南昌率先出场,接着小兔子、陈卓然、小老大、丁宜男、海鸥、阿明、舒娅、舒拉等人陆续粉墨登场,在20多万字的小说中,主次人物多达10余个。有读者认为,小说中次第出现的人物,在影响故事叙述节奏的同时,还淹没了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活动。还有读者反映,由于小说人物众多,有的人好端端地就不见了,到了后面又出现了,看得人眼花缭乱。
王安忆表示,对于一部20多万字的小说,安排十几个人物并不算多,“为了不让人物的出场相互遮蔽,我特意安排他们次第出场,而且对他们的叙述也不是相互胶着的。在我看来,南昌与众多人物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我就是写他如何与别人邂逅,如何去理解别人的生活,而别人的生活又是如何影响他的”。王安忆认为,或许因为每个人物带着自己的故事排列出场,使得读者感觉小说人影纷乱,“造成这种感觉,可能是我写作上的意外或失误吧,但我自己看来却是满意的”。
关于风格
议论有利深化主题
与王安忆名作《长恨歌》不同,《启蒙时代》贯穿了作者所追求的创作理念,即保持纯文学的严肃与深刻。因此,王安忆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还在小说中加入了自己的议论。有读者认为,她仿佛是在“阐释”一个时代何以被启蒙,而不是“描绘”这个主题,这使得小说有说明文之嫌,但又缺乏足够充实的、鲜活的感性细节,同时也使得小说因过于说教而显得沉闷。
对此王安忆说,当初在写这部小说时,她也努力想使叙述更有趣味一些,但下笔却感觉很难,始终有一种沉重和严肃流于笔端,“小说并不只有讲故事的功能,它同样可以发议论、讲道理,作家雨果的作品中就有大段的议论。在我看来,适当的议论与评价更有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
对于因叙述的沉闷而形成的阅读障碍,王安忆说她早已预料到,“我的写作多是指向内部的,内心生活可以说是作家的安身立命之所。日常生活是小说的肌理,难的是要给予思想,否则就不免流于庸俗。我不会因为读者的阅读口味而迁就他们,我只会坚定自己的写作理想。写了这么多年的小说,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卜昌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