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曾被喻为一个时代的来临。
它不仅使闻名遐迩的“南京速度”再次获得提升,更惹来江苏兄弟城市羡慕的眼神——当地铁篇章逐渐推开来,最有发言权的还数南京市民。一边享受着地铁速度带来的轻松惬意,一边又要默默承担起地铁工程施工中的种种不便。
然而,与当年的一号线相比,二号线的进度似乎不尽如人意,它与盼着早日通车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昨天,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在披露工程进展的同时,急切地向市民发出了“恳请支持”:由于二号线地铁横穿主城区,不仅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还涉及到多种矛盾,目前已有四处工地被迫处于停工状态,这已使工程进度较原计划滞后,如这些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延误地铁二号线正常开通。
显然,一次关于城市发展速度的考验已经摆在了政府和市民的面前。
地铁二号线贯穿东西,与南北向的南京地铁一号线成十字交叉。它的建成,对推进南京市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城市公交网络、缓解市内交通压力等,都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在宁曾表示,南京地铁一号线建设难度大,修建一条10多公里的地铁难度相当于修建一条500多公里的铁路。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称,与地铁一号线相比,二号线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既要经过岩石层,又要经过软土层,施工难度较大,加上沿线部分地段的建筑和树木也非常密集,导致施工场地也受到限制,这是其开工以来发生数起意外事故的原因之一。
考验一:
关键词——地质条件
据介绍,地铁二号线沿线有占总长近一半线路经过河西地块,要在长约12公里的软土地层中进行施工,是地铁施工的最大难点。
据专家介绍,河西地质呈欠固结状,地基松软,自身就处于沉降状态,不仅是南京地铁二号线的施工难点,也是全国范围地铁施工遇到的一大难题。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层施工时,要通过降水来进行基坑开挖,然而在对基坑进行降水时,又会使直径300米范围内的水层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软土层移位,影响周边管线和建筑安全。在施工中,要寻找诸多控制因素的平衡点非常困难,周边建筑发生沉降比较正常,这也是全国地铁隧道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地铁一号线建设时,河西正处在开发初期,地铁周边并没有大型建筑,施工不受场地限制,也不用担心周边土层会发生正常沉降,而地铁二号线沿线不仅高楼林立,而且交通流量很大,施工场地相对狭小,给地铁施工带来了困难。这是自地铁二号线开工以来,河西地块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其他路段相比,城中地段的施工条件更加复杂,新街口沿线既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有1934年建成至今的老建筑,建筑基础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沿线的建筑保护也是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而地铁沿线的管线繁多,其中除1.2米主供水管从汉中门至明故宫紧挨着地铁沿线外,还有诸多管线年代久远,调查困难,经事故组调查,管线渗漏与地铁施工的相互影响,对地铁工地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威胁。
南京市民对大树有感情,相关部门对地铁施工时,“保大树、保交通”的要求也非常高。在保证道路通畅,方便市民出行,保证少移树木,保护城市绿化的同时,也使得地铁施工场地相对狭小,仅能满足设备停摆的基本需要,隧道内30平方米的作业面诸多工序必须交叉施工,加上隧道内空气、湿度、温度与地面存在很大差异,施工环境也相对恶劣。
另外,二号线还存在不少新的难题,如要避开高楼大厦的桩基、沿线遭遇的文物遗迹多等。此外,地铁二号线城东地段要下穿岩石层,其中基坑和隧道必须采用爆破方法施工,而线路上方及周边存有一些违建和危房,施工时必须时刻控制好爆破参数与进度,以免造成坍塌。
考验二:
关键词——风险控制
今年2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牵头,召集国内诸多地铁专家组成“南京地铁二号线风险控制课题组”,对地铁二号线施工中的种种复杂情况和风险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各项针对性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了地铁二号线主体施工顺利进行。
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人士介绍,“南京地铁二号线风险控制课题组”由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主要领导挂帅,目的是对所有施工风险进行梳理,并判别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后果大小,每月定期发布风险控制要求和措施,然后针对具体情况拟定控制措施,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业主共同控制,做到每个风险源都有责任人,都有抢险预案。此外,南京地铁在邀请国际知名的意大利GEODATA公司的技术专家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博士共同参与南京地铁风险测评控制的同时,还引进了在欧洲被广泛使用的地铁数据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对地铁基坑的变形、沉降等现象有自动监控功能。
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称,地铁二号线所有的设计程序、施工方案都经过了国家、省、市三级部门的审批,每个程序都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且在对施工单位招标时严格把关,选择资质最优良的队伍进行施工。
考验三:
关键词——施工方案
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地铁二号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施工单位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安排施工方案,确保了主体工程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南京地铁二号线汪家村至汉中门站区间、新街口站至苜蓿园站区间均在软土地层,施工单位在进行科学比选后认为,盾构法施工安全度高,对控制地面沉降有利,比较适合在软土地层施工,所以上述地段最终选定用盾构法施工。此前,南京地铁一号线软土地层已成功采用盾构施工的方式,穿越了秦淮河、玄武湖隧道、龙蟠路隧道、明城墙等特殊地段及复杂地层,为二号线盾构施工积累了一定经验。
汉中门站至新街口站区间穿越地层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粉砂岩、砂岩,由于地层上软下硬,如需用复合盾构发施工,需要增加大量投资,所以该线路最终采用矿山法施工。据地铁专家介绍,矿山法施工时如合理采用分步开挖,并辅助于格栅支撑,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及时封闭掌子面,是能控制地面沉降,保证施工安全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部门相关规定,2005年市政府对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的初步验收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广州、南京的8位轨道交通方面的资深专家等组成。验收委员会认为,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中76家单位承建的235项工程质量均被评为“优良”。地铁部门表示,地铁二号线工程的施工队伍中的中铁一局、中铁五局、中铁十三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等都参与过地铁一号线建设,不仅具备优良的施工资质,对在南京建设地铁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确保地铁二号线的施工质量同样会起到积极保障作用。
考验四:
关键词——六大难点
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部门定期会对地铁二号线所有施工风险源进行梳理,并判别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后果大小,然后针对具体情况拟定控制措施,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业主共同控制,做到每个风险源都有责任人,都有抢险预案。全线范围内的六大施工难点,地铁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中和村站北风道临近自来水主水管和大型电缆。为防止水管因地面沉降发生爆裂,施工单位根据专家意见采取了加长SMW围护桩、提高水泥含量、增加型钢密度、控制降水等措施;
2.元通站要横穿地铁一号线轨行区,为了确保一号线行车的安全,在一号线两侧进行了基坑加固,并在新老结构之间设有变形缝,禁止在两车站节点处降水;
3.集庆门站是二号线和六号线的换乘站,两站并一,基坑长300多米,宽50多米,是长大基坑,变形控制难,施工时要重点控制好承压水降水,设计中首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支撑,增加支撑刚度;
4.汉中门站至新街口站区间施工及对周边管线、金鹰过街通道存在一定风险,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5.新街口站施工对一号线行车安全、周边管线建筑物的安全,钢边桥的安全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中加大了围护结构的刚度,加强对钢边桥的维护和安全检查;
6.为确保城东矿山法隧道施工的安全,设计中要求施工单位控制爆破,短进尺,超前支护,加强监测,根据地质的变化、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考验五:
关键词——市民支持
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除集庆门大街站、马群站、茶亭—莫愁湖区间、孝陵卫—钟灵街区间外,其它各站施工较为顺利。地铁二号线施工是南京市的重点工程,他们有诚意和相关单位及个人积极协商,寻求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案,确保南京地铁二号线顺利通车,为城市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早日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按照国家已批复的规划,南京共要建设13条地铁线,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角度出发,加快南京地铁建设势在必行,并计划按照每年10公里的速度进行建设,这个背景下,南京地铁的建设资金非常紧缺,但地铁建设方对相关矛盾的解决是有诚意的,是负责任的,对于由于地铁施工给居民造成的不便,地铁部门表示真挚的歉意,对相关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地铁部门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快速、高效地理赔到位,确保居民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地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工程建设不能顺利推进,将会对地铁沿线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届时不仅使地铁施工难度增加、成本增多,还可能给沿线居民的利益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而且地铁延迟通车,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
地铁部门表示,南京地铁是城市的名片,南京地铁一号线建设期间,他们也曾遇到过诸多的矛盾和困难,但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怀与热情关爱,为地铁一号线的如期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地铁二号线开通后,会使地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所以地铁建设指挥部也恳请广大市民对地铁二号线建设同样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本着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以大局为重,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为南京地铁二号线如期通车做出运营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