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户中央企业领导1人有经济问题
三九企业集团原法定代表人赵新先被立案查处
据新华社报道 审计署对三九企业集团等8户中央企业审计发现,除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外,这些企业还突出存在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问题。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报告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说,对三九企业集团等8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检查资产总额2916亿元,占这些企业账面资产总额的63%。三九企业集团原法定代表人赵新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查处,其他7户企业的领导人员未发现有个人经济问题。
但审计发现,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报告显示,抽查8户企业的338项决策事项发现,因违反决策程序、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54.8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3.75亿元。
“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李金华说,这次审计查出8户企业有的多计利润43.72亿元,有的少计利润33.35亿元。有的企业还通过转移截留收入等方式,将大量资金存放账外,审计发现账外账户18个,累计存入资金16.1亿元,大部分用于对外投资和发放职工福利。
据李金华报告,审计还查出个别企业领导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规转移国有资产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2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只要有问题就坚持审下去
据新华社报道 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违规收费……盘点2003年以来的5份审计报告,上述问题可谓屡审屡犯。在审计报告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中,有些部门几乎次次榜上有名。个别部门在其他部门认真整改、整改情况为历年最好的情况下,竟然仍不积极整改。“对待屡审屡犯,最好的办法就是屡犯屡审。只要问题存在,就坚持审下去。”李金华说。
从实质上看,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比如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行政职能界定不清等。正是由于利益的多元化,再加上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部门和个人有了屡审屡犯的动机和可能。
今后,在进一步加强问责制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完善制度,也许是解决“屡审屡犯”问题的关键。正如今年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部门要结合审计提出的问题深刻分析体制上、机制上的原因,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工作的主动性,根据部门的实际,研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违法违规、贪污腐败问题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问题。我们的工作重点正在向效益审计转变,打算到2007年拿出一半的力量来搞效益审计。”李金华表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