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使用者数量,近四年来猛然出现了高达约5倍的大幅增长。记者从上海社科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昨天召开的《新型毒品滥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课题结题报告会上了解到,本市禁毒专家认为,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娱乐经济”、“消费社会”等特征,容易导致毒品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界限模糊,从而为有“俱乐部药物”之称的新型毒品的蔓延推波助澜。
“娱乐性使用”掩盖“毒性”
历时十个月的《新型毒品滥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课题研究,致力于寻找新型毒品蔓延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鲜明的“娱乐性使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新型毒品“毒”的本质。
调查发现,初次使用新型毒品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全部受访者的58%,其中最小的仅12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层社会人群。
课题主持人、市禁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夏国美告诉记者,新型毒品被这一亚文化群体贴上“流行、前卫”标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新型毒品的使用者希望通过毒品的刺激作用来达到纵欲和玩乐的目的。令人忧虑的是,在‘娱乐、狂欢’的名义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新型毒品也是毒品。”
新型毒品迎合“另类”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人在酒吧或私人住所里开办朋友聚会时会把冰毒、K粉等当作酒精或饮料一样来招待客人。不少受访者都表示,这种生活会让别人好奇、羡慕乃至嫉妒,十分“另类”。
夏国美十分忧虑地表示,“前卫、时尚、狂欢、刺激……这些词语及其所描述的生活在大众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无意间为毒品亚文化的入侵提供了基础,一个误区由此产生:毒品=另类。”
禁毒,要放大主流声音
新形势下的禁毒工作,要特别注意抵御毒品亚文化利用娱乐文化进行渗透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放大主流文化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我们必须广开和畅通信息渠道,强化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采取文化攻势先行、制裁手段紧跟的应对方式,消除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记者钮怿)
(来源:东方网-上海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