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国有企业的信心。”2006年年底,西南铝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重庆又一家百亿企业,新闻发布会上,年仅43岁的西南铝总经理赵世庆百感交集。
“不信东风唤不回”凭着这样的执着信念,年轻的少帅把一个连续9年亏损、累计亏损达16亿元的困难企业,铸成了一艘领航中国铝业的巨型航母。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始终把承担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争光奖”众多荣誉的赵世庆眼里,每个荣誉的获得都像增添了一种责任,“西南铝正在进行第四次创业,未来的五年,我们一定要实现再造一个西南铝和建设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用西南铝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国企仍会是中国经济发展主力军,也仍是引领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
了解西南铝的人都知道,西南铝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但西南铝员工谈起他们的企业历史,仍倍感自豪,“西南铝的历史,就是一部国有企业自强奋斗的历史”。
西南铝是上世纪50年代末原苏联援建项目,前身为甘兰铝镁钛加工厂,最初选址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原苏联单方终止执行协议,中央决定由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设。上世纪60年代中期,决定工厂迁往重庆。从开工建设起,西南铝便一直备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选址,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亲自落实。第一代西南铝人在“走泥泞路,点煤油灯,住干打垒,喝稻田水”这样一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着顽强的意志在乱石遍地的山沟里,创造了西南铝的第一次辉煌。
“在雷霆中诞生,在风雨中成长”的西南铝,自建厂伊始就汇集了我国“四大国宝”装备为代表的现代铝加工设备和技术的精华———3万吨模锻水压机、1.25万吨卧式挤压机、2800毫米热轧机和冷轧机,靠着独立自主的生产技术及工艺,西南铝的产品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包装、印刷、建筑、电子、家电等行业。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南铝人抓住国家“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优先发展铝”的机遇,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将原以军工配套为主的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正值国民经济转轨转型之机,长期受计划体制影响的西南铝,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感到了不适应,“拨改贷”加上汇率的变化带来的沉重包袱,更是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西南铝处于“边生产、边建设、边借贷、边还贷”的困难状况。
宏观大环境决定了西南铝第二次创业非常壮观、甚至壮烈,1991年至1999年西南铝连年亏损,这九年成为西铝人最刻苦铭心的一段岁月。每月几百元的微薄收入,让企业员工人心浮动。与大多数国企一样,西南铝遭受了改革之初的剧烈阵痛。
在最坚难的时候,西南铝选择了第三次创业。从1996年起,西南铝的产量以每年1万吨的速度递增,打破了长期在5万吨左右徘徊的局面,1999年后,每年的产量更是以2-3万吨的速度上升,不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西南铝迎来了新的转机,西南铝抓住世界经济复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实现债转股,完成了扭亏增盈和快速增产增效的第三次创业,2000年,西南铝实现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1530万元,虽然不多,却令西铝人扬眉吐气,就像当年王铁人将中国贫油帽子扔进太平洋一样,西南铝人把亏损的帽子扔进了长江。
“无论什么时候,也要坚持精神支柱不倒,坚持队伍人心不散,坚持工作热情不减,坚持发展理念不变。”这就是西南铝第三次创业成功的法宝。凭着坚定的信念,西南铝终于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十五”期间,国内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4热连轧生产线建成投产,一举改变以易拉罐用铝材为代表的中国高精铝板带材一直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亚洲最大规格的中厚板生产线、中国第一条轨道交通特种铝型材生产线、西南最大的建筑型材喷涂生产线和中国唯一的铝锂合金工业试验生产线,让西南铝成为中国铝加工业的排头兵。
2006年,西南铝企业总产量突破54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利润1.5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3亿美元,居重庆市创汇企业前列。
更为可贵的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下,西南铝都没有忘记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八五”期间,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一号”卫星和“澳星”发射用“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神舟”号飞船、军民用飞机研制等24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61个种类的高质量铝及铝合金材料,先后有10多项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西南铝有72%的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西南铝助神舟飞天”已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
困难时期,西南铝职工年均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数年,但西南铝人却咬咬牙挺了过来。“这就是国企工人金子般的品质,完全是拼过来、扛过来的,”年轻的赵世庆深有感触地说,“公司可以没有我这样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但不能没有我們的技术骨干和职工们,他们真的太优秀了。他们的奋发向上,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
“宁缺自己勿失员工,”西南铝兑现了这样的承诺,在减员增效成为改革最常用工具,大多数企业力图通过裁员轻装上阵时,西南铝却选择了负重前进,赵世庆说,“西南铝偏居一隅,减员造成的大量下岗职工,社会将无法接纳。”在西南铝的改革过程,没有主动辞退一个员工。
同甘苦共风雨的经历,铸就了西南铝人“以厂为家”的忠诚,这成为西南铝最大的财富。PS板是西铝的拳头产品之一,但质量时好时坏,技术部门一直没有找到问题所在,成为困扰企业的一个大问题。轧机主操手技师刘世建,虽是一名普通员工,却主动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工艺和操作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所有同事。“每次攻克技术难关,都会有一种非常愉悦的成就感,”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刘世建觉得是一种至上荣誉。
“国有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是其它企业不能比拟的,”赵世庆自豪地说,不少企业千方百计想从西南铝挖人才,许以配车配房等优厚条件,有一次挖人电话甚至打到赵世庆办公室主任那里,但都失望而归。
四次创业再塑辉煌
经过40年的发展,西南铝已成为我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产品品种规格最齐全、综合实力最突出的特大型铝加工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西南铝还来不及自我陶醉,2006年,跃上“百亿”台阶的西南铝踏上第四次创业的新征程。
“西南铝目前的定位不是着眼于与国内企业的竞争,而是与国际性大企业的竞争。”跻身世界铝加工业第一方阵的西南铝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还应当肩负起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和重任。”2007年,投资近20亿元建设的大飞机项目配套材料厚板生产线建设启动,寄予了众多国人的厚望。作为航天航空的重要材料之一,铝合金厚板目前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规模化生产。西南铝的新品填补了这一空白,将对国家实施“大飞机”项目,甚至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由重庆市和中国铝业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铝加工之都已显露雏形。依托西南铝,8-10年后,我市的铝材加工及配套产能将达到200万吨,铝加工产值将达到数百亿元,形成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西南铝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铝加工高地。
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西南铝制定了第四次创业的新目标:到“十一五”末期,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将完成70万吨—80万吨产能构建,铝材冷加工产量突破5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跻身世界单个铝加工企业前五强。到‘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打造集团化发展实力,实现资本多元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科学化,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创建世界一流的铝加工企业。
“我们要为重庆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当好排头兵,作出新贡献。”自强不息的西南铝,在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记者 陈富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