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二号线施工六招控风险
扬子晚报网消息 南京地铁二号线目前已完成投资近24亿元,占总投资的23%,全线各车站及区间已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期。南京市地铁建设指挥部日前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地铁二号线施工进展和难点,目前除集庆门大街站、马群站、茶亭-莫愁湖区间、孝陵卫-钟灵街区间被迫停工外,其他各站施工较为顺利,恳请市民理解和支持。
河西软土层长约12公里 市地铁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称,地铁二号线沿线有占总长近一半线路经过河西地块,要在长约12公里的软土地层中进行施工,是地铁施工的最大难点。
据介绍,河西地质呈欠固结状,地基松软,自身就处于沉降状态。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层施工时,要通过降水来进行基坑开挖,然而在对基坑进行降水时,又会使直径300米范围内的水层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软土层移位,影响周边管线和建筑安全。在施工中,要寻找诸多控制因素的平衡点非常困难,周边建筑发生沉降比较正常。
同时,地铁二号线沿线不仅高楼林立,而且交通流量很大,施工场地相对狭小,给地铁施工带来了困难。这是自地铁二号线开工以来,河西地块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中段要穿越岩石和软流 城中段不仅要穿越汉中路的岩石层,还要穿越新街口地块的软流塑地层,沿线建筑、管线和树木也非常密集。新街口沿线既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有1934年建成至今的老建筑,建筑基础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沿线的建筑保护也是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而地铁沿线的管线繁多,其中除1.2米主供水管从汉中门至明故宫紧挨着地铁沿线外,还有诸多管线年代久远,调查困难,管线自身存在较严重的渗漏现象,经事故组调查,管线渗漏与地铁施工的相互影响,对地铁工地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威胁。
保护文物大树施工受限 南京市民对大树有感情,相关部门对地铁施工时,“保大树、保交通”的要求也非常高。这也使得地铁施工场地相对狭小,仅能满足设备停摆的基本需要,隧道内30平方米的作业面诸多工序必须交叉施工,加上隧道内空气、湿度、温度与地面存在很大差异,施工环境也相对恶劣。
和地铁一号线相比,二号线还存在不少新的难题,如要避开高楼大厦的桩基础,仅莫愁湖站至茶亭站的TA07标段就有四处要进行拔桩;如沿线遭遇的文物遗迹多,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东侧的茶亭站、汉中门广场的汉中门站、江宁织造府南侧的大行宫站、西华门广场的逸仙桥站,到明故宫遗址附近的明故宫站、中山陵下马坊旁的孝陵卫站等都与文物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文物的同时,也给车站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此外,地铁二号线城东地段要下穿岩石层,其中基坑和隧道必须采用爆破方法施工,而线路上方及周边存有一些违建和危房,施工时必须时刻控制好爆破参数与进度的关系,以免造成危房的倒塌和隧道的坍塌。
六大节点风险集中控制 今年2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牵头,召集国内诸多地铁专家组成“南京地铁二号线风险控制课题组”,对地铁二号线施工中的种种复杂情况和风险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各项针对性措施和应急预案。
针对全线范围内的六大施工难点,地铁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1、中和村站北风道临近自来水主水管和大型电缆。为防止水管因地面沉降发生爆裂,施工单位根据专家意见采取了加长SMW围护桩、提高水泥含量、增加型钢密度、控制降水等措施;2、元通站要横穿地铁一号线轨行区,为了减少一号线和二号线车站沉降差异,确保一号线行车的安全,在一号线两侧进行了基坑加固,并在新老结构之间设有变形缝,禁止在两车站节点处降水;3、集庆门站是二号线和六号线的换乘站,两站并一,基坑长300多米,宽50多米,是长大基坑,变形控制难,施工时要重点控制好承压水降水,设计中首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支撑,增加支撑刚度;4、汉中门站至新街口站区间施工及对周边管线、金鹰过街通道存在一定风险,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5、新街口站施工对一号线行车安全、周边管线建筑物的安全,钢边桥的安全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设计中加大了围护结构的刚度,在一号两侧基坑进行了基坑加固,施工期间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监测,加强对钢边桥的维护和安全检查;6、为确保城东矿山法隧道施工的安全,设计中要求施工单位控制爆破,短进尺,超前支护,加强监测,根据地质的变化,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谢宁 金震寰)